编辑: gracecats 2019-07-04

四、散文诗写作中有一个虚与实的关系问 题,不少散文诗失之於内容的空虚 , 也有的过於 翔实 , 诗意淡薄 . 我在中国散文诗学会乐山年会 的发言中 , 曾提出过 「 得之於实 , 出之以虚」的 说法 , 至今觉得可较好地解决生活基础与艺术表 现间的关系 , 而能否自由地游刃於虚实之间 , 常 关系到一篇作品的成败 . 从根本上说 , 诗是虚构 的.文学 , 包括小说 、 戏曲 、 美文式散文 , 就其 艺术构成而言 , 也无不是虚构的 , 但虚构又必须 以现实为依 、 为源头 . 就诗与散文诗而言 , 虚构,即艺术的 、 诗性的N华更是自有诗以来便形

4 4 香港散文诗季刊散文诗天地 成的悠久传统 , 哪里有什麽新闻报导式的诗会成 为名篇 ?所谓 「 报导体散文诗 」 , 我所以不敢苟 同的根本理由 , 便在於 「 报导」不能成其为诗 , 它们是两股道上行走的车子 .

五、鲁迅的 《 野草》 , 波特莱尔的 《 巴黎 的忧郁》 , 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 当代 散文诗能继承这些经典中厚重的现实关怀与沉甸 甸思想含量者似不多见 . 我曾在 《 散文诗》刊提 过散文诗可不可以 「 野一点」的倡议 , 主张适当 引人一点杂文因素 , 以克服某些散文诗过於矜持 和格调单一化的缺点 . 后来 , 又试写 「 反讽式」 散文诗 , 也是基於同样动机 . 忧患带有悲剧色 彩,反讽带有喜剧色彩 . 对社会上的邪恶事物 , 站在高处 , 投以冷峻的观察和居高临下的审视目 光,微言相讽 , 在不动声色中或能产生点儿讽喻 作用 . 似乎 , 散文诗习惯了悲剧性 、 柔弱性 、 忧 郁性风格 , 适当引人喜剧性的反讽因素和杂文色 彩,或将有助於她多样化风格的形成 .

六、散文诗诞生之初 , 便受西方影响 , 适 当借鉴是必要的 , 盲目追随却非所宜 . 许淇兄在

1 9

8 1 年便提出 「 我们有我们的」发展主张 , 壮哉 此言 . 中国散文诗理应在继承优秀传统 , 适当借 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 , 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 . 基 於这一认识 , 我从现代派学了一点儿东西 , 但并 不按现代派理论家规定的条款写作 , 而是根 品内容的需要 , 吸收融化 , 为我所用 . 诗评家冯 国荣先生评论我的散文诗时有段话说 :「 耿林莽 取了一种多维耦合的价值向度 , 他广涉现代主义 乃至后现代主义的一些适用的审美因数 , 借鉴 当代姐妹艺术的如诗 、 小说 、 散文的新的成就 , 相容 『 五四』 以来新传统以及古典诗 、 词、歌、曲、小品的丰富传统 , 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度先锋 的表现形态 . 」 「 适度先锋 」的提法是新鲜的 , 「 适度 」 , 不仅学现代派要 「 适度 」 , 在艺术 上,处处都需掌握一种 「 度」. 二 冯国荣先生看出了我的多维耦合 , 即「多师」 , 在我的散文诗写作中 , 还有一个 「 多样」 和「多变」 . 这「三多」均源自於我对世界多元 化的认同与适应 . 譬如题材与风格 , 我都崇尚多 元,不拘一格 . 从清浅走向厚重 , 固然是一个好 的趋向 , 但「清浅」 也末必便要 「 剿灭」.「 风 花雪月」一直为人垢病 , 我则认为自然美乃是散 文诗永恒的主题之一 , 因而在这本 《 散文诗六 重奏》中便有 《 水岸风景》一辑 . 至於风格 , 我 也是在努力追求多样的 . 但却又必有一种自然形 成的 「 主色调」 在,即所谓的 「 个性特色」了. 论者常以 「 柔美」和「忧郁」来称述 . 诗评家王 志清先生的评说最具代表性了 , 他说 :「 其诗的 基调和主调均是忧郁冷凝的不变 , 而只是越到后 来,则越是有苍茫感和穿透力 , 即有一种理性气 势,给人以凛肌冽骨的战栗感受 .」 这种忧郁性是从哪 来的呢 ?一是来自外 部世界 . 我少年时代所生活的社会 , 总体上的 阴暗色调 , 和接触到的苦难人生 , 为我涂写了一 幅幅忧郁的画面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