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 2019-07-04 |
5 点之痛, 退机票, 乃至 七天的七数…… 没有惊动太多朋友, 蠢风闻讯赶 到灵堂, 他是唯一在伯的遗像前磕了 三个响头的人.听了我的叙述, 蠢风 说, 老爷子是坐化. 这一天, 是2013 年7月27 日, 七天 前和伯的分别, 成了永诀. 茶余集 茶余集 我的荣誉册 任宝珩 方言 方言 趣话 趣话 靳国良 我家的尚俭传统 老山 "爷爷, 您每月好几千元养老 金, 怎么老是 '拾' 伯伯、 爸爸的衣 服穿啊? " 正在读研的孙子不解地 问我.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奶奶就抢着说:"你伯伯、爸爸从小'拾'你爷爷的衣服穿,现在也轮到你爷爷'拾'他们的衣服穿了, 这就是咱家的尚俭传统啊! " 是啊, 在那 "低标准、 瓜菜代" 的年代, 不仅粮、 油、 蛋、 奶等主副 食品凭票定量供应,就是做衣服的布也是凭布票的.记得老岳母 曾说过, 一家
6 口人的布票不够一 个人做衣服穿.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 就是当年人们 衣着生活的真实写照.国家发给 我的一套棉警服,我穿了多年之后,老伴儿又拆洗翻修改小后让大儿子穿,老大穿后老二接着穿.为了便于翻修衣服,老岳母还用卖一头猪的钱,让我托同事回上海探亲时买回来一台缝纫机,从此老伴儿翻修衣服更加得心应手了.我们家从平房搬到小 套间,又从中套搬到三室一厅的大庭院,这台缝纫机已经跟随老伴儿近50 年,至今仍完好无损.它为我们家四个儿女的成长和全 家人节衣缩食度过艰难岁月出了 力、 立了功, 是我们家勤俭持家的 见证, 是厉行勤俭节约、 传承良好 家风的传家宝之一. "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从古至今,国人都崇尚节俭.从 《尚书》 的 "克勤于帮, 克俭 于家" , 到 《左传》 的 "民生在勤, 勤 则不匮" ;
从李商隐的 "历览前贤国 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 到王安石 的 "衣不求华, 食不厌蔬" ;
从冯梦 龙的 "惜衣有衣, 惜食有食" , 到朱 柏庐的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
再从一 代伟人毛泽东 "一件睡衣穿
20 年, 打73 个补丁" 的俭朴感人美德, 到 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道路却坚 持良好俭朴家风的共产党人邓小 平……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 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传承和 感召, 才有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家 庭的延续和发扬:我已经20 多年没有买过衣服了, 已从两个儿子和 两个女婿那里 "拾" 来风衣
1 件、 羽 绒服
1 件、 棉衣
2 件、 西服
4 件、 毛裤4条、 秋衣 (新) 两套等.老伴儿 也从女儿那里 "拾" 来皮大衣、 小大 衣、西服、毛裤、单裤等20 多件.由于我们和子女的身高胖瘦都差 不多, 穿起来也比较合身得体, 因 而深得亲友赞赏.今年清明节前, 天气不冷不热, 我就穿着那件黑呢 夹克回了老家长沙, 既朴素大方, 又符合祭奠要求, 还拍了不少值得 纪念的照片,老嫂子竖起大拇指说, 蛮帅呢! "资源循环再利用, 衣旧情深 献爱心. " 由市文明办、 菊城文明社 工在小区门口设置的旧衣服回收 箱, 也起到了作用.老伴儿将孩子 们送来的、 我们又一时穿不着的衣 服洗净晒干并用塑料袋装好, 先后 投入回收箱10 多件,为献爱心尽了绵薄之力. "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大力 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 统. " 习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 "大 力宣传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思想 观念, 努力使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看来, 我们还 要继续努力! 我家 我家 故事 故事 插图 吴勇 十多年前, 我在收拾抽屉的时候, 发现 每个抽屉里都胡乱放着各式各样的荣誉证 书, 时间久了不但占地方, 还容易丢失, 便 买来一本资料册, 把荣誉证书的内芯抽出 来, 恭恭敬敬地放进去, 日积月累, 就成了 一本厚厚的荣誉册.每次往里增加新的内 容, 都有不同的感受.看到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