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我不是阿L | 2019-07-04 |
建立城市气象服务 系统,增强为城市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交通、海洋、水文、环境、生态等气象服务系统,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
发挥气象科技在能源、旅游、 体育、建筑、健康、盐业、养殖、仓储、商业等领域的保障作用,实现气象服务效益的 增值. 加强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现代化建设,建立防灾减灾和开发空中水资源相结合的人工 影响局部天气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消雾、消云、消雨、 防霜冻等服务.依托气象基本业务系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国防雷减灾综合业务技术 服务系统,大力开展防雷减灾专业技术服务.
第三章 气象基本业务 建设新一代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不断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拓展业务领域,逐步实 现向地球环境预测的跨越.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共享进程,构造精干高效 的业务组织结构和业务管理体制,推进气象业务系统的集约化、一体化发展. 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中国气候系统观测网、气象卫星工程、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工 程、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及释用系统工程、短期气 候预测业务系统工程、新一代沿海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城市环境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区 域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江河流域暴雨洪涝监测预警系统、全国气候生 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网络技术的数字气象系统.
第一节 大气信息获取 建设以国家骨干观测网为主体,行业、地方和社会志愿观测网为补充,优势互补、 资料共享的大气信息综合获取体系.大力发展各种遥感遥测手段和机动观测手段,实现 大气信息获取业务的遥感、遥测、连续和自动化.逐步拓展探测业务领域,推动现有观 测系统向综合遥感观测为重点,天基、空基和地基探测相结合的综合观测系统的跨越. 实施中国气候系统观测计划,建设中国气候系统观测网,增强对我国及全球气候状 况及演变趋势的监测预测能力,逐步实现从天气观测向气候系统观测的跨越. 实施国家气象卫星专项计划,形成一星多用对地综合观测公用平台,建立统一的国 家环境卫星星座系统及其相应的应用服务系统. 建设我国业务系列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 监测应用系统;
加强国内外新型对地观测卫星信息的接收和利用;
加强卫星资料应用工 作,提高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利用率和质量,提高卫星应用业务产品的系列化 水平及业务应用能力;
加强气象卫星资料整编及其产品加工服务,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 正场.推进 GPS 新型探空系统的业务布点. 大力发展小卫星应用技术,建设地基 GPS 大气遥感探测网,利用国内对地遥感卫星 和国内外小卫星开展 GPS 掩星探测试验及业务. 大力发展雷达应用技术.建成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主体的全国天气雷达监测 网,开展强对流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组网监测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业务;
推 进双偏振等多功能天气雷达系统的建设;
建设东部地区风廓线仪探测网;
完成以 L 波段 二次测风雷达系统为主、多种手段构成的新一代综合高空探测网业务布局. 实现地面观测遥测自动化. 形成以国家地面基本观测网为骨干, 地方中尺度观测网、 行业气象观测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规范化的全国地面自动化观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