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2019-07-05

3 .

5 mL水改为图 4装置操 作即在分水器中加略低于支管口的水 (比支管口水 平面低约

0 .

5 cm), 记下水的位置.回流过程中, 有 机物和水共沸, 回流至分水器中, 形成

0 .

5 cm 高的 有机薄层.随着反应的进行, 蒸出的水不断并到下 层水中, 水位不断上升, 当上升的水易被砸溅回反应 瓶中时, 从分水器下口放掉一小部分水于量筒中, 并 恢复原来水的位置, 当量筒中液体达到理论分水量

3 . 5mL时, 结束反应. 虽然, 该使用方法能使反应物及时返流回反应 瓶中, 但需不时将水放入量筒中, 以恢复水与管口相 差0. 5cm的位置, 并时时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是否 达到

3 . 5mL, 其操作上存在极大的不便, 而且没有从 实质上改进分水器, 没有解决传统分水器存在的使 用局限性等问题.

2 分水器的改进 为了克服现有分水器的不足, 本文介绍了一种 分水效果良好、 操作方便、 适用范围广的分水器.该 分水器设计有两根支管, 一根为共沸物蒸气上升支 管, 另一根为共沸物冷凝液返流支管, 支管上部承接 上方球形回流冷凝管, 往下设计为光滑斜下形状, 与 共沸物蒸气上升支管下端相连通 (如图

5 所示 ). 在共沸物冷凝液返流支管靠近下端处设有一挡板, 挡板可担载水分干燥剂, 并可使其它液体流出. 图5新型分水器

3 新型分水器具备的优点 ( 1)分水效果好.蒸出的共沸物中有机组分可 快速与水分离返回反应体系, 从而缩短反应时间, 减 少副产物, 提高反应产率.

157 ( 2)对共沸脱水剂与水的相溶性和密度大小没 有限制.因此可以选择一些环保性好的溶剂作为共 沸脱水剂, 如使用无水乙醇等. ( 3)如果产物或反应物直接能与水能形成共沸 物而带出水分, 则不必考虑其是否与水不相溶、 密度 是否比水小, 而可直接应用此仪器做分水之用. 该分水器将适用更多的试剂、 反应原料, 可显著 提高实验效率和教学效果.

4 应用比较 将改进后的分水器和传统分水器分别应用于正 丁醚制备实验并进行比较 [ 4-

6 ] . 副反应 CH3 CH2 CH2 CH2 OH H2SO4 C2H 5CH = CH2 + H 2O 在100mL三口烧瓶中, 加入 31mL正丁醇、 415mL浓硫酸和几粒沸石, 摇匀后, 一侧口装上温度 计, 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 中间口装上分水器, 分水 器的上端接一回流冷凝管.另一口用塞子塞紧.然 后将三口瓶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至微沸, 进行分 水.反应中产生的水经冷凝后收集在分水器的下 层, 上层有机相积至分水器支管时, 即可返回烧瓶. 当分水器全部被水充满时停止反应.若继续加热, 则反应液变黑并有较多副产物烯生成.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 50mL水的分 液漏斗中, 充分振摇, 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上层粗 产物依次用 25mL水、 15mL

5 % 氢氧化钠溶液、 15mL 水和 15mL饱和氮化钙溶液洗涤, 用2g无水氯化钙 干燥.干燥后的产物滤入 25mL 蒸馏瓶中蒸馏, 收集140~ 144e 馏分. 两种装置应用比较结果见表

1 . 表1两种分水器应用于正丁醚制备实验的实验结果比较 该实验应用传统分水器时, 须先在分水器内放 满水, 再放掉

3 . 5mL水, 即分水器空有较大的体积, 反应开始时产生的水很少, 蒸出的共沸物中大部分 是未参加反应的正丁醇, 这些原料就滞留在分水器 中而不能迅速回到反应体系中参与反应.一般情况 下, 回流液在分水器中能滞留分层, 有机层在上方, 水层在下方.但是, 随着回流冷凝液的不断滴入, 油 水分层很快被破坏, 导致有机原料不能完全返回反 应体系.以上这些都将导致反应时间增长, 以至反 应温度过高、 炭化严重, 副产物增多. 而在应用新型分水器时, 反应产生的水分与未 反应的正丁醇一同被蒸出并冷凝回流至返流支管, 在返流支管中因设置有多孔挡板, 挡板上填装有水 分吸收剂如无水硫酸镁等, 回流液中的水分被迅速 吸收, 而反应原料正丁醇通过挡板孔及时返回反应 体系中, 继续参与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体系中水 分不断被有效分离, 正丁醇不断快速返回, 继续反 应.如此循环反复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通过表 1可 以发现使用新型分水器, 可以缩短正丁醚制备反应 的时间, 减少副产物产生, 提高反应产率, 实验效果 明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