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9-07-05

1 9

8 2;

R e p l u m a ze t a l . ,

2 0

0 3) , 即印度支那地块沿 着红河断裂相对于华南地块向东南滑移1

0 0

0 k m 左右, 同时伴随有顺时针的旋转.但各研究区旋转量 相差较大, 甚至在江城地区发生逆时针旋转( 杨振宇 等,

2 0

0 1) , 最近, 有学者还对印度支那地块的陆内 变形利用数值模拟进行计算(Otofujie ta l . ,

2 0

1 1 ) , 但对其动力学机制的讨论则较为薄弱, 为此 我们在印度支那北部思茅地区的下白垩统红层开展 系统的古地磁学研究, 以研究造成不同旋转量的机 制, 并进一步探讨该地区陆内的构造变形过程.

1 地质背景及古地磁采样 思茅地区位于兰坪 思茅盆地南部, 印度支那地 块的北部( 图1) , 东侧以北西向红河断裂为界和华 南地块相邻, 红河断裂北段可与金沙江缝合带相接 ( W a n gXFe ta l . ,

2 0

0 0) , 前人研究认为红河断裂 在第三纪发生过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运动( 钟大赉等,

1 9

8 9;

任纪舜等,

1 9

9 6;

L e l o u pe t a l . ,

1 9

9 5,

2 0

0 1;

C h u n ge t a l . ,

1 9

9 7;

G i l l e ye t a l . ,

2 0

0 3 ) , 上新世以 后则发生右行走滑活动, 并一直延续至今( 向宏发 等,

2 0

0 6;

R e p l u m a ze ta l . ,

2 0

0 1 ) .思茅地区西侧 地质学报2012年 图1东南亚大地构造简图( 改自 L e l o u pe t a l . ,

1 9

9 5;

G i l l e ye t a l . ,

2 0

0 3 ) F i g .

1 T e c t o n i cs k e t c hm a po fS o u t h e a s tA s i a ( m o d i f i e df r o mL e l o u pe t a l . ,

1 9

9 5;

G i l l e ye t a l . ,

2 0

0 3 ) 与保山地块相接, 两者以昌宁 孟连缝合带为界.在 缝合带东侧分布着临沧花岗岩, 是洋壳俯冲碰撞过 程中形成的碰撞型花岗岩( 钟大赉等,

1 9

9 8) , 临沧 花岗岩东界为近南北走向的澜沧江断裂.在思茅地

4 2

9 第6期张海峰等: 印支地块思茅地区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区东南部, 奠边府断裂从我国境内沿南北向延伸至 越南西北部, 转向北东―南西向直至老挝境内. 尽管对兰坪 思茅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存在不同 的认识 ( 何科昭等,

1 9

9 6;

朱创业等,

1 9

9 7;

帅开业,

2 0

0 0;

李兴振等,

2 0

0 2) , 但基本都认为其自三 叠纪以后就进入了陆内演化过程, 大部分地区充填 陆源碎屑沉积, 仅在盆地边缘沿断裂带出露前寒武 变质岩基底和三叠纪火山岩.思茅地区三叠纪地层 缺失下统, 中统零星出露, 上统发育齐全, 以碳酸盐 岩与碎屑岩的交互沉积为特征.侏罗系与上三叠统 呈假整合接触, 主要为紫红色砂岩、 粉砂岩和泥岩互 层, 局部可见泥灰岩.白垩系地层平行不整合覆盖 在侏罗系之上, 由下至上依次为下白垩统景星组、 曼 岗组、 虎头寺组和上白垩统曼宽河组, 均为整合接 触.其中上白垩统曼宽河组仅见于江城和勐腊一 带, 其他地区缺失.下白垩统景星组按岩性可分为 上、 下两部分: 下部岩性较粗, 以灰白色、 灰黄色砂岩 为主,富含双壳类(如嶙 踝醋嶙遄蟆 荦嶙嶙遄) 和介形类(如 樽镒帷 嶙嶙樽嶙遄) 化石, 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上 部岩性较细, 以紫红色砂岩、 粉砂岩和泥岩为主, 生 物化石少见.下白垩统曼岗组为一套红色碎屑沉 积, 向上泥质增多, 以发育大套紫色块状砂岩为特 征,含双壳类荦嶙樽嶙遄蟆 荦镒镒 樽,介形类镒踝镒遄蟆 ( . ) 遄笠约耙吨 介、 轮藻、 孢粉等早白垩世早期化石, 在滇西部分地 区与该组层位相当的一套地层亦称作南星组.下白 垩统虎头寺组岩性以浅灰棕色、 浅灰白、 浅黄绿色的 块状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为主, 夹少量泥质粉砂岩 和泥岩.上白垩统曼宽河组岩性较细, 以泥质岩、 粉 砂质泥岩为主, 夹少量细粒砂岩, 有时顶部夹泥灰 岩, 含介形类岐岐笞楹(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