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9-07-05 |
3 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生物生态设 施. 2.1.8 清水补给 water supply 通过引流优于目标水质以上的地表水或达标的再生水对治理 水体进行补水,促进污染物输移、扩散实现水质改善. 2.1.9 活水循环 running water cycle 将城市河道、湖泊、水塘、湿地等水系进行连通,通过工程措 施提高水体流速或增加内部循环, 以提高水体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 改善水体水质的措施. 2.1.10 长效保持 long term maintenance 黑臭水体治理后,避免水质恶化和黑臭反复, 对水质进行有效 管理,确保水质改善效果的长效性. 2.1.11 水生植物修复 aquatic plant restoration 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及植物根部附着微生物的作用, 削减水体 和底泥中的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技术. 2.1.12 生态河床 ecological riverbed 在河流的自然形态基础上,通过营造河底微地形,增加水体的 溶解氧以及形成适宜水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河床. 2.1.13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revetment 指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 保障护岸正常功能的 同时,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有一定 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 2.1.14 生态型河道 ecological river 能营造适宜生物群落良好生长环境的并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 河道.
4 2.2 符号CODCr ――化学需氧量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DO――溶解氧 NH3-N――氨氮 ORP――氧化还原电位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SPI――表观污染指数
5 3 黑臭水体识别与污染原因调查 3.1 一般规定 3.1.1 黑臭水体应从 黑 和 臭 两个方面界定,即呈现令人不悦 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 3.1.2 城市水体的黑臭情况评估和调查,应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 治工作指南》要求进行. 3.1.3 黑臭水体周边环境条件调查应包括水体周边建设情况、水 利水文条件、水体岸线硬化情况等. 3.1.4 调查报告应在外源污染、内源污染等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明确反映产生黑臭的主要原因. 必要时宜采用数学模型解析污染原 因,计算污染负荷. 3.2 水体黑臭的分级与判定 3.2.1 黑臭水体可分为 轻度黑臭 和 重度黑臭 两级. 3.2.2 城市黑臭水体分级的评价指标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 作指南》 ,应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 、氧化还原电位(ORP) 和氨氮(NH3-N) ,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3.2.2 的规定. 表3.2.2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特征指标(单位) 轻度黑臭 重度黑臭 透明度(cm) 2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