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9-07-05 |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郝小江,男,1951 年7月生,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6 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化学系;
1985 年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0 年于日 本京都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1992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 青年基金资助,1996 年入选国家跨世纪人才(第
一、二层次) ,1998 年入选中科院 百人计 划 ,2002 年获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第一层次)称号,2014 年获云南省 科 技领军人才 称号.1991-1994 年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主任;
1995-2006 年先后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主任;
2001-2006 年任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二、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郝小江基于 天然产物研究的核心在于诠释其对生命过程的内源性和外延性调控 的认 识,长期致力于天然产物化学、化学生态学和化学生物学融合的植物化学系统性研究,获得
1500 余个新颖结构天然产物,首次发现了抗病毒、抗肿瘤、神经保护活性成分
35 类;
系统 评价了其中
11 类抗植物病毒活性成分并创制了新农药靛红酮;
与他人合作,在国内率先开 展了基于 S-3 等10 个植物源分子探针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调控 Wnt/?-catenin 信号通 路等若干新颖作用机制;
主持研制的抗老年性痴呆 1.1类新药芬克罗酮进入 IIb 期临床评价. 1. 开辟植物源农药创制新途径 他提出 植物自身代谢的抗病毒分子能有效识别病毒和寄主 以及 天然抗病毒剂可能 拮抗复制机制相似的跨界病毒 的假设,以不被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的植物马蓝为研 究对象,与他人合作,首次发现
3 类作用机制互不相同的新型 TMV 抑制剂.其中双裂环孕 甾烷不仅特异性抑制 TMV 的sgRNA 复制,而且以相同机制特异性抑制人畜共患、难以防 控的甲病毒(代表性论文 1) ,同行评价: 亚基因组 RNA 可能是诱人的抗病毒治疗靶标, 该思路已被植物衍生物的纳摩尔浓度级抗动/植物病毒(如甲病毒)活性所证实 , 是推动 抗病毒候选药物研发的新途径之一 [1]. 同一植物中还发现依赖水杨酸途径上游的新型植物系统获得抗性激活剂靛红酮 (AHO) , 具有显著抗植物病毒和病原菌活性(代表性论文 2) ,被评价 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植物系统 抗性天然诱导剂,可以诱导植物拮抗广谱病害 [2].经过
8 年抗 TMV 大田预试验,获得显 著的病害防治效果;
近3年防控桑树白粉病应用示范的防效率达到 75%以上.靛红酮已获 农业农村部 新农药登记试验批准证书 . 基于此,进而从
20 余种野生植物中发现了抗 TMV 活性生物碱、萜类、甾体及其衍生 物等
11 类, 首次发现杀虫剂苦木素有抗 TMV 活性, 被评价为 是抗植物病毒的候选药物 , 并得到他人证实[3], 揭示了植物天然产物抗植物病毒的普遍性、 多样性和协同性, 提出了 以 植物之道,还治植物之身 的植物源农药创制新策略. 2. 揭示了植物源小分子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的若干新机制 基于 天然小分子调控细胞生命过程 的研究策略,在深度解析植物成分的化学结构、 生物功能与药效团的基础上, 通过结构改造, 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