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 2019-07-05 |
1 个或 多个 积极 裁量 来避免 更多 损・971・强制结构理论及实验检验 失, 而 烈驳玫阶试.此时, 量梢约绦 发出消极裁量, 直到自己 满意为止.对图1 (
2 ) 中其他关系的解释与此类似. ( 二)社会行动者 社会行动者拥有资源和意义系统.资源为行动者拥有, 是模型的 初始条件( ,1981:
5 0-5 2) .意义系统则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即 偏好、 信念和决策. 1.偏好和信念 在面对多项抉择时, 行动者必然有所偏重.所谓偏好系统, 就是行 动者优先选择的一系列行动.关系的类型不同, 行动者的偏好也不同. 二方强制关系的偏好系统的建构方式如图2.由图2( 1) 可见, 二方强 制关系有三种 系统态: 无裁量、 积极裁量、 消极裁量, 分别记为犁犁
1、 犁犁2( 愕玫涞幕昧, 愕 涫) 和犁犁3( ,1999:
3 4) .对于 强制者憷此, 他优先选 犁犁2, 其次选 犁犁3, 最后才选 犁犁1.因此, 愕 偏好系统为 恪( 犁犁2 >
犁犁3 >
犁犁1) , 同理可得受制者 涞钠孟低 为洹( 犁犁1>
犁犁2>
犁犁3) . 图2: 强制关系的偏好系统 为简便起见, 在要素论研究中一般假定行动者之间相互了解, 有明 确的信念( ).2.决策过程: 要素论的原理和法则 强制关系的 建模过程离不开 要素论 的两 个原理和法则(,1981,
1 9
9 9:
3 7 ) . (
1 )要素论第一法则和原理 令裁量流( 如金钱、 劳动、 批评、 表扬) 的数量记作, 行动者对单位 裁量流的评分记作, 由此引出要素论第一法则. 要素论第一法则: 行动者 的偏好转变量定义为 =. ・
0 8
1 ・ 社会・2
0 1 3・4 就交 换关系来说, 每个行动者都有其最优的偏好态, 可记作 .行动者在未达成共识( 即对抗或不发生关系) 时也是有偏好态 ( 或收益) 的, 记作 镒,该值可能为正数或零, 也可能是负数( ,1999:
3 9 ) .为了研究和建模的方便, 需要坚持要素论第一原理. 要素论第一原理: 所有行动者的行动都是为了使其期望的偏好状 态改变量最大. 令 表示行动者 的偏好转变量( 或交换中的收益) , 那么 嵊辛街窒喙氐氖找: 一种是所谓的激励收益, 可记为 = - . 对于 来说, 该值越小, 意味着 越接近于自己的最佳收益, 越愿意 交换.另一种是所谓的保底收益, 可记为 = - 镒.对于 来说, 该值越大就越愿意交换.每个人的保底收益和他者的激励收益 互补.二人在达成共识前必然进行多次协商, 即行动者坚持 策略理 性 的行动. 原理一告诉我们行动双方都追求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但问题在于, 二者何时达成共识呢?这需要用到要素论的第二原理. (
2 )要素论第二法则和原理 对于 来说, 激励收益 = - 越小, 或保底收益 = - 镒丛酱( 即二者之商越小) , 就越愿意接受交换的方案.据此 可构建行动者拒绝交换的程度指数, 即拒抗( 嶙)指数, 记为 , 这就是要素论第二法则. 要素论第二法则: 行动者 拒绝交换的程度指数, 即拒抗指数为 = /= - - 镒丛谕耆畔⑶榭鱿, 就强制关系来说, 强制者( 如黑手党) 清楚地知 道, 如果收取的保护费太多, 受制者很可能所剩无几, 强制者也将难以 为继.因此, 强制者和受制者最终会在某一点, 即等拒抗的点上达成共 识, 由此引出该理论的第二个原理, 即拒抗等式( 嶙 镒) 原理( ,1999:
3 9-4
3 ) . 要素论第二原理: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 两个行动者在等拒抗力点上 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