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 2019-07-06 |
400 ℃ 以上为
30 ℃ /h,
400 ℃ 以下为
15 ℃ /h.试验工艺见图 1.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H13 锻件按技术要求所做试验结果如下表
1 及图
2 所示. 图1H13 钢锻后热处理工艺 Fig.
1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forged steel H13 表1H13 钢锻件锻后热处理试验结果 Table
1 Test results of H13 steel forgings after post- forged heat treatment 试样号
500 倍退火 显微组织级别
50 倍带状 偏析级别 硬度 /HB 超声波 探伤
1 A3 A
230 合格
2 C1 F
225 合格
3 B1 F
235 合格
4 A2 F
230 合格
5 C1 A
230 合格
6 C1 F
228 合格 从图
1 和表
1 可以看出: 采用图
1 热处理曲线进 行生产试验, 所获得的组织为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 粒状碳化物, 如图
2 所示, 其中小颗粒为钒的碳化物, 大颗粒为铬的碳化物;
出炉后钢件硬度值在
230 HB;
超声波探伤符合技术要求.试验结果表明: 图1的热 处理工艺曲线正火温度选取在
930 ℃ 加热, 即在 Ac1 (
875 ℃) 偏上一些加热, 同时 Mo、 V 这些对铁素体有 固溶强化作用的元素, 溶入奥氏体的量增多, 得到成分
34 第37 卷图2H13 钢锻件锻后热处理的显微组织 ( a)
1 号样;
( b)
2 号样;
( c)
3 号样;
( d)
4 号样;
( e)
5 号样;
( f)
6 号样 Fig.
2 Microstructure of H13 steel forging after post- forged heat treatment ( a) sample 1;
( b) sample 2;
( c) sample 3;
( d) sample 4;
( e) sample 5;
( f) sample
6 均匀的奥氏体及少量的未溶碳化物, 正火后采用风冷 方式快速冷却到
350 ℃ 左右, 抑制了网状碳化物的析 出.随后在奥氏体转变鼻温约
750 ℃ 温度下保温, 使 奥氏体在较高温度下分解, 使碳化物质点聚集和球化 过程进行得更充分, 得到了碳化物颗粒粗细合适的球 状珠光体.因此, 采用图
1 控制好 H13 钢球化加热温 度和冷却速度, 可以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和加工硬度, 并满足超声波探伤要求.
3 结论 1) 对于 H13 热作模具钢, 应采用正火 + 球化退 火工艺, 以获得球状珠光体 + 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 的组织, 且退火后硬度适中, 为调质处理做好了充分的 组织准备.目前 H13 热作模具钢采用的正火 + 球化 退火工艺已应用于实际生产, 均满足技术要求. 2) H13 热作模具钢正火温度采用(
930 ± 10) ℃, 保温时间按照 1.
5 h /100 mm, 球化退火采用(
750 ± 10) ℃ , 保温时间按照
3 ~
4 h /100 mm 计算, 可获得 球状珠光体 + 弥散分布粒状的碳化物组织且加工硬 度适中. 参考文献: [ 1]高占勇, 李文学, 刘宗昌. 碳化物对 H13 钢退火软化的作用[J] . 包 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8, 17( 3) : 186- 189. [ 2]任慧平, 李文学, 刘宗昌, 等. H13 钢退火用 TTT 图及球化退火工艺 的研究[J] . 金属热处理, 1997, 22( 5) : 7- 8. [ 3]李文学, 王玉峰, 刘宗昌. H13 热作模具钢热处理[J]. 特殊钢, 1999, 20( 6) : 10- 12. [ 4]邹安全, 邓芬燕. 模具材料扩热处理技术[J]. 模具制造, 2003,
19 ( 2) : 55- 57. 技术信息: 新工艺 低温生成碳纳米管得突破 英国 Unirersity of Surrey, Guildford 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在多种衬底上生长优质碳纳米管的技术, 生长温度低于
350 ℃ , 类 似于一种制造集成电路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技术, 其特点是利用等离子能量来 提高纳米管生长效率.该系统从上端的一排红外灯泡获得能量, 用精心设计的数排功能层反射热量, 并形成衬底热障.衬底 置于水冷支承座上, 可避免其受到不利的加热. ( 樊东黎摘自 www. surrey. ae. uk,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