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2019-07-06

00 ( ] 8), 以及

20 1 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中国跨越 -中等收人陷阱 .的战 略创新研 究0(编号 :ll C J I . o o

3 ) 的资助 当然 ,文责 自负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 中 国农 村发 展论 坛 计贫困和基本需求)和相对贫困(相对剥夺) 生计 贫困(subsi stenee)概念始于 20世纪初期(Rownt ree,

190 1 ), 被定义为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维持家庭 成员身体正常功能所需最低数量的生活必需品的状 态,包括食品 ! 衣服 ! 住房等 到了2

0 世纪中期, 考 虑到贫困者的社会需求(so c ia l n e e d s)和人力资本积 累的需要 , 学者建议在贫困的收人测度中增加诸如 公共环境卫生 ! 教育和文化设施等社会保障内容, 由此产生了基本需求概念(ba s ic n e e d s) 上述两种 贫困测度方式均试图找到一系列刻画维持贫困人口 生存和基本发展的客观条件 , 然而, 是否存在这样 一些客观标准呢? 这些标准又是否保持不变? 假使 社会物质足够充盈 , 贫困现象能否消失? 伴随全球 经济(及部分国家内部)的不均衡发展 , 学者对贫困 的理解逐渐深人 ,认识到贫困不仅仅意味着吃不饱 穿不暖 , 还意味着遭受相对排斥和相对剥夺 (r e l a - tive deprivati on)? , 由此提出了相对贫困理论 根据 该理论, 那些在物质和生活条件上相对于他人匾乏 的状 态 即为相对贫 困 这一概 念具有如下 特点 (叶 普万, 2006):动态性 , 扶贫标准随着经济发展 ! 居民 收入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不平等性, 其 展现 了不 同社 会成 员之 间 的分 配关 系 ;

相对性 , 它处于一个变化着的参照系之中, 比较对象是处于 相同社会经济环境下 的其他社会成员 ;

主观性 , 其 设定依赖于研究人员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主观判 断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几乎很难穷尽度量贫困的客 观标准;

相对贫困可能与绝对贫困并存 ;

物质资源 匾乏的社会中必然存在绝对贫困现象, 物质资源充 裕的经济也不意味着相对贫困问题的消失 相对贫 困问题即研究贫困人群收人在总收人中的分配比例 问题 , 因而是 收人分配研究 的重要 内容 目前 , 我国正处于由低收人国家迈向中等收入 国家的过渡时期 ?, 农村贫困呈现出绝对贫困与相 对贫困并存的特点

201 0 年,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减 少至2688 万人(参附表), 却有向山区集 中的趋势, 这些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 基础设施落后, 增大了扶 贫工作 的难度 ;

另一方 面,与全 国平 均水平相 比,贫困人 口生活 环境及 质量!人力资 源条 件!收入 及财 富水平都处于相对劣势, 相对贫 困现象不容忽视 对此,李永 友 和沈坤 荣(200

7 )提出,相对 贫困较 难 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政府有责任在财富的二次分配 中调 整社会财 富的分布 状况 , 以改变初次分配 形成 的不利格局 方法之一便是调整对新时期贫困现 象的认知 , 构建相对贫困监测体系(顾听 ,

2011 ;

池 振合 ! 杨宜勇, 2012) 通过对中国农村绝对和相对 贫困现象的研究 , 本文亦认为要重视相对贫困现 象, 并建议设定相对贫困线提高扶贫力度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人 口收人分布图, 研究农村贫困的变动情况 通常, 研究贫困问题离 不开贫困指数的测算 传统的贫困指数具有精确 且便于 比较的优点 , 然而, 贫困指数毕竟是一维数 值,相同的贫困指数可能对应着无数种分布形态 , 不同分布形态中隐含的收人变动信息及相应的政 策含义亦不尽相同 图2 绘制了几种收人分布情 况,竖线为贫困线 , 贫困线以左的分布曲线为贫困 人 口收人分布形态 情形 l中, 随收人提高, 人口密 度也在提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