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9-07-06

二是对方看 到我们的战士头发长,知道他们在阵 地上待得久,会心生忌惮……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打仗,如果 从战士的角度看,一些看似不正确的 事情或许就有了合理性.这件事让迟 浩田很受触动,他感到,这是一次 实事求是的教育课 . 对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而言,这 何尝不是一堂 实事求是的教育课 ? 试想,如果在军容风纪检查中发现战 士头发过长,是会耐着性子摸清实 情,还是劈头盖脸批评一顿?对于那 些 刺头兵 个别人 ,是会与其深 入交流、搞清个中缘由、力争对症下 药,还是 吹胡子瞪眼 得理不饶 人 恨铁不成钢 ? 如果是为了维护纪律、真的出于 公心,倒也罢了.问题在于,少数领 导干部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下属 缺乏应有的尊重,喜欢吆五喝六耍威 风,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特别是在 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谁要是来 撞 枪口 ,一场 狂风暴雨 狂轰滥 炸 是在所难免的.究其实质,他们 不是为了真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图一 时之快. 上述种种做法,不仅难以让官兵 解开思想疙瘩、真正心悦诚服,还容 易使大家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情绪日 益悲观、怨气越积越深,甚至走向 破罐子破摔 的极端.正如某心理学 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所称:领导 经常指责下属,会对组织产生 不易 觉察但却具有毁灭性 的影响.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 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 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 一个它不能胜任的音节,因此琴弦 断了…… 这是泰戈尔笔下的名句. 对于有些领导干部,也应当扪心自 问:战士为什么不愿跟我说心里话 呢?为什么见了我总是绕道而行呢? 为什么我看见问题就批评,问题还是 解决不了呢? 再遇到战士 不理发 的现象, 不妨 想一想当年迟浩田是怎么做的.静下 心来、 俯下身来, 问问战士有什么原因 没有, 有什么苦衷没有.如此, 才能走 进战士的内心世界, 才能更好地消除隔 阂、 化解矛盾、 推动工作. 问问战士 为何不理发 许明武 张桃金 近日, 某短视频平台上的 北大最 土女生 火了.视频中的她, 不化妆、 不 美颜、 不做作, 说的全是大白话.但正 是这种 土味 十足的风格, 让她收获了 几百万的粉丝.有人对此很不解: 这么 土 的人凭什么就火了?她的粉丝这 样回答: 她 不装 啊, 这多可贵.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 学霸 , 这名 女生要是想吹牛、 炫耀、 秀优越感, 不是 没有资本.可是她不仅不喜欢 装 , 还 故意 俗 给你看: 别人喜欢拔高, 我偏 就贴着地走;

别人装腔作势, 我偏说最 土的话.现实中, 大家见多了喜欢 装 的人, 突然见到这样一个人, 对其产生 好感也就不足为怪了. 装 作为一种风格, 是大家普遍不 待见的, 也是我们党历来反对的.早在

7 0多年前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 谈到讲真话的问题时, 就专门强调 不装 ――懂得就是懂得, 不懂得就是不 懂得, 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 不要讲 多了. 但时至今日, 装 的现象不仅仍未 根绝, 还产生了不少变种.比如, 一些 单位开会时, 要么是不懂装懂、 夸夸其 谈, 要么是套话连篇、 空洞无物, 要么是 言过其实、 过分拔高, 要么是言行不符、 表里不一……总之, 让人感到不自然、 不真实、 不托底. 装 的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 归根到底是作风问题.在当前形势 下, 那些形形色色的 装 , 既不符合深 化改革的需要, 更有悖于强军兴军的要 求, 可以说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正所 谓 作假是清谈者的遮羞布, 实干是行 动者的座右铭 , 我们只有摒弃装模作 样、 装腔作势的作风, 拿出求真务实、 笃 言笃行的劲头, 才能交出一份无愧于官 兵、 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才能圆满完成 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作者单位: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 十一支队) 说话贵在 不装 刘华伟 一位学者在谈论学习方法时, 提到 一个概念叫 集邮式笔记 .意思是说, 有的人记笔记时, 只是单纯地复制、 粘贴, 却不注重理解、 记忆, 因而让知识成 了邮票一样的 藏品 .如此一来, 即使 笔记写得很多, 他真正掌握的、 能自如 运用的也未必有多少――甚至有时候, 会忘了记过笔记这回事. 可以说, 把学习当 集邮 的现象, 在部队也一定程度存在.只不过这 藏品 未必是给自己看的.比如, 有人认 为 课可以不上, 笔记一定要记 人可 以不在, 笔记一定要有 , 为的就是在各 级检查时能够顺利过关.至于学习知 识、 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 恐怕就难以顾 及了. 应当认识到, 对官兵而言, 学习不 是消遣,而是思想武装.既然是一种 武装 , 就必须拿出迎战的状态、 打仗 的劲头, 就必须带着信念学、 带着使命 学.如果记录时照搬照抄、 记完了束之 高阁, 没有悟深悟透、 没有入脑入心, 何谈 武装 ?如果因此陷入少知而迷、 不 知而盲的困境, 何谈能打仗、 打胜仗? 记笔记不是一个 收藏 的过程, 而 是一个 消化 的过程, 是把一段信息拆 开、 揉碎, 使其与我们脑中已有的概念 建立联系, 让其固化为知识网络中一个 节点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 不搞机械式的文字搬运, 而是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 记下个人的理解, 留下思 考的痕迹,以便加深认识、 为我所用. 如此一来, 笔记才能成为启发思考、 启 迪智慧的 利器 , 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 真正转化为强军动力. (作者单位: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