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9-07-06
院刊

527 历经百年沧桑 打造科技基础 DD俄罗斯(包括苏联)建设科技强国之路 鲍鸥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北京

100084 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研项目(20155660276),清华大学2017年春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3810200818)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8年5月17日 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 Construction 科技强国是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处于全球领先地 位,主要产业处于高端水平,劳动生产率位居世界前 列 [1] ,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 创新型企业,涌现出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和专 业技术人才,能够持续产出重大原创科学思想和科技成 果,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方向 [2] 的国家.

就本质 属性和目的性而言,科技强国是能够运用科技实力,捍 卫国家主权,保护国民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建 设科技强国的目的首先是强国,保护国家安全,抵御外 敌;

其次是富民,使每位国人能够过上物质富裕、精神 快乐、有尊严的生活.科学技术是实现强国的工具、手 段和标志,而不是目的. 摘要 能运用科技实力,捍卫国家主权,保护国民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是科技强国的本质属性.自彼得一世起, 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末,俄罗斯(包括苏联)的国家元首均以强国为目标,规划、选择性发展科学和技术,通过 实施 国家化 工程,创建了具有俄罗斯(苏联)特色的国家化科技体制,并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国家化 科技体制是由国家元首直接领导的,自上而下的严格管控和快速信息反馈系统,拥有 政―军―工―科―教 五 位一体的国家化刚性结构,起到凝聚国家综合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应对危机、为世界科技发展作贡献的作 用,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但是,该体制存在先天缺陷:缺少以利益、资本驱动的创新要素,把削弱或牺 牲共同体成员的个体自由作为自身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家化科技体制受到重创,其科技 强国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俄罗斯并没有完全被打垮,因为其拥有积累了近

300 年的俄罗斯科学文化.当前,俄 罗斯正在积极调整科技战略,恢复国家化科技体制,在俄罗斯科学文化的 沃土 上,植入创新要素,培育出具 有内生动力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再造科技强国.相比之下,中国科学文化的 土质 相对贫瘠,仍需沉淀厚 养,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关键词 科技强国,俄罗斯(苏联),国家化科技体制,俄罗斯科学文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8.05.010

528 2018 年.第33 卷.第5期如果认同航天工程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和科学技 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认同进入太空是人类在

20 世 纪最骄傲的成就,那么,在世界上首次建立国家级航天 技术研究机构(1933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7 年)、完成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1961 年)、 实现了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1965 年)的苏联无疑应该 被纳入科技强国之列. 俄罗斯(苏联)是如何走上科技强国道路的?我们 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启示?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本文通 过梳理俄罗斯近

300 年来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力图 探寻答案.

1 强国路上的第一个百年:从彼得一世的强 国目标到 十二月党人 事件(17世纪 末―1725年―1825年12月) 俄罗斯是个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国家.从地缘政治上 看,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受到来自东西方(蒙古和拜占 庭)和南北方(南斯拉夫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冲击, 在八百多年间历经留里克王朝(约公元 862―1598 年)、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年)、苏联(包括苏俄, 1917―1991 年)和俄罗斯联邦(1991 年至今)4 个典型的 国家政体.11 世纪―17 世纪初,俄罗斯在东正教庇护下 促进了精神的孤立,促进了民族自傲和利己主义的发 展 [3] .沙皇俄国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和技术实现文明的自 我传承,既没有培育出近代科学,也没有建立起公民教育 体系,基本上处于与西欧新文明 隔河相望 的状态. 1.1 彼得一世的 破窗入欧 战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