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 2019-07-06 |
17 世纪末的沙皇俄国还是内陆国家,没有直通 西欧的出海口.年轻的沙皇彼得一世向往西欧文明, 利用舰队打开南方出海口(1695―1696 年),随 后率领
250 多人的考察团私访西欧(1697 年3月―
1698 年8月,史称 大使团 活动):在荷兰,学习 造船术;
在英国,探究国家制度,参观工厂和伦敦皇 家学会,在牛津大学听课,到格林尼治天文台用望远 镜观看群星.通过出访学习,彼得一世意识到必须以 强国为目标全方位改革落后的俄罗斯.为此,他提出 并逐步实施 破窗入欧 战略. 在政治上,限制东正教会和贵族权力,强化中央集 权领导. 在经济上,促商重税,鼓励发展工业,迅速提高生 产力水平① . 在军事上,扩大征兵范围,聘用外国军官,保送贵 族子弟留学,提升军人的素质和综合战斗力. 经过上述改革,彼得一世在 大北方战争 (1700―1721 年)中战胜瑞典,赢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扩大了国家版图,把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初步 实现了强国目标. 与此同时,彼得一世还面临更艰巨的文化改革任 务.18 世纪以前俄罗斯几乎没有世俗学校.为了教化 国民,彼得一世采取了颁布国家字体,印制教科书普及 俄文;
开设专业工程学校② ;
创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1703 年);
设立俄罗斯第一个皇家图书馆(1714年) 和博物馆――珍品博物馆(1719年);
招聘欧洲学者和 艺术家;
创办国立科学院等举措. 1.2 彼得堡研究院的创立及其作用 西欧各国基本上都是先有大学教育,后产生近代科 ① 仅以铁产量为例,17 世纪末期,俄罗斯的武器生产原料大多依赖进口.1718 年,俄罗斯的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
160 万普特(1 普特 =40 俄磅≈ 16.38 千克),接近当时的强国大不列颠
180 万普特的年产量.18 世纪初俄罗斯高炉炼铁厂的铸铁总产量为
15 万普特;
到1724 年, 铸铁年产量达到 116.5 万普特,提高 777%[1] .在1721 年以前,圣彼得堡新建近
200 个手工作坊式造船场、冶炼场、武器制造场、纺织场, 为赢得 大北方战争 奠定了物质和经济基础. ② 包括:莫斯科炮兵学校(1699年)、莫斯科数学 - 航海学校(1701 年)、莫斯科医学校(1707 年)、莫斯科工程学校(1711 年)、彼 得堡海军学校(1715 年)等.以莫斯科数学 - 航海学校为例,学校主要招收出身中下层的社会成员,入学人数不断增加(1703 年招生
180 名,1712 年招生
517 名[2] ).学生学习算术、造船术、航海术、建筑等传统知识和实用技术,毕业后被政府、海军招聘为海员、地 质勘探员、地图编制员等.这些学生成为彼得一世文化改革的早期受益者和后期推动者. 院刊
529 学机构.彼得一世听取莱布尼兹③ 的建议,决定在没有 国民教育基础的俄罗斯先建国立科学院.因为大学 不 能为发展生产打下科学基础 [4] ,而科学院 不仅可以 荣耀国家,繁荣当代科学,而且对未来教育国民会有益 处 [5]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彼得一世亲自制定《科学与 艺术研究院章程草案》(以下简称《章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