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9-07-06 |
417 年. 华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古人说: 尧立诽谤之木. 三国时的韦昭 说,诽谤木是考虑到政治措施或有得失,让人们把意见写在上面的.诽谤木当 时是 四柱木 ,又称 交午柱 .后来,人们把这种木柱或石柱立于明显之地,用以 表识衢路 ,白水寺的华表,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华表为花岗岩雕凿而成.形制亦为四方形,每面
50 公分宽,高306 公分, 从柱基至第一层为
225 公分,华表为四层,从下至上层层收缩,第一层到第二 层距离
10 分公,第二层到第三层距离
8 公分,第三层到第四层距离
7 公分,攒 尖顶为
36 公分. 每个华表层的高度为
20 公分, 每层飞檐宽出华表柱身
9 公分. 在四层华表石面底部,还向四边刻有整齐的竖线,根据每层石面的宽窄不同, 分别刻有
60 至40 条竖线.这种横线加上直立的华表柱身正好表现了 一纵一横 交午柱 的含义,同时也对华表起到了装饰作用.华表的底部为圆形,周长
152 公分,可见华表是先在地面雕凿安装好,然后又凿石为穴竖立于坑中,在石柱 与石坑之间,还有为起固定作用而镶嵌的铁板残片. 这座石刻华表,常被当地人附会为穆桂英的拴马桩,并衍生出许多美丽动 人的故事. 白水寺石桥 白水寺在明朝万历十四年(公元
1586 年)重修时,并没有石桥的记载,但 在清咸丰八年(公元
1858 年)时,石桥已经存在了.这之间相差
272 年,石桥 肯定是在这期间修建的,因为有了这座石桥,古寺、石桥、溪水,才构成了 有 桥无路 的趣话, 以后又形成了 白水异浆 的独特景观, 并被列入 房山八景 之一. 白水寺石桥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人说,桥宽
5 米有余,长约
10 米. 桥上有汉白玉栏板, 桥面中间的一块石板上, 有一个漏雕的花岗岩石球, 能转动, 但拿不出来.1995 年白水寺石桥修复前,堪察石桥与白水寺山门中轴线相对应. 东边的封土遗址底宽
6 米,高约
5 米,西边的封土遗址底宽
4 米,高近
3 米,两 封土之间相距
11 米,白水河穿行其间.河边碧草葱笼,泉水叮咚.白水寺石桥 残石,多见于铁路护坡台阶,台阶宽
130 公分,64 阶,每阶高 20-26 公分不等. 台阶条石每块长约
100 公分,高12 公分,宽30 公分.在铁路桥涵洞东面的洞壁 上,有12 块雕有花纹的石料,其中一雕有花瓣的石块高
25 公分,长32 公分. 花瓣的直径为
30 公分,呈菱形,8 片,每片长
11 公分,宽5.5 公分,条石厚度 不明.另一条石高
19 公分,长40 公分,云团形对称纹长
23 公分,线条清晰明 快. 涵洞西边洞壁还有雕刻极细竖纹的汉白玉石一块, 石长
86 公分, 高20 公分, 疑为石桥上的条石.此外,还有雕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