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 2019-07-06 |
9825013 林焕刚
9825045 罗皓睿
9825047 蔡荃富
9825049 朱家伟
9825095 黄玮仟
9825129 陈信任 目录 ? 皇民化运动起源 ? 目的 ? 皇民化政策 ? 皇民化运动对意识上的影响 ? 结论 皇民化运动起源 ? 皇民化运动在台湾始於1936年底,终於日本战败 投降,历时八年.
此运动是日本帝国战争动员的 一环,配合战争的需要,将台湾人改造为真正的 日本人,成为「天皇陛下赤子」,可视为将文官 总督时代的同化政策再加以强化.总督府废止报 纸的汉文栏,推行使用日语,禁止使用方言,撤 废寺庙偶像,强制神社参拜,禁止台湾风俗习惯 仪式等等,这些政策破坏了台湾的传统文化,企 图对台湾人进行精神改造. 目的 ? 皇民化运动欲达到的两大目标,一是彻底剥夺台 湾人的汉族主体性,以中国人的种族、文化,生 活和社会为落后、低贱,而以日本人的种族为先 进和高贵,提倡经由「皇民链成」的思想与意识 型态的「皇国民化」改造,从而弃绝中国民族的 主体意识,将自己奴隶化,对天皇国家绝对的效 忠;
二是以奴隶化、经过彻底精神洗脑、破除民 族主体之后的台湾人,供日本侵略中国和太平洋 地区的「圣战」驱策,鼓动以「精纯」的日本人 为日本侵略战争效死,这可由一九四二年台湾施 行的志愿兵制乃至一九四五年的徵兵制中可看出 其手段. 皇民化政策 ?
一、国语运动 ?
二、改姓名 ?
三、宗教与社会风俗的改革 ?
四、志愿兵制度 ?
五、教育政策 ?
六、台湾人民的接受程度 国语运动 ? 日本人推行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中产阶级,即医 生、教师和公务人员等方面.如果被认定为「国 语家庭」,不但是种荣耀,且能带来许多好处. ? 例如「国语家庭」的小孩比较有机会进入小学校 或中等学校念书. 改姓名 ? 在改姓名方面,合格的家庭必须符合两个 条件 ? 一.该家庭必须是「国语常用家庭」(家中 六十岁以下成员在家需讲日语). ? 二.改姓名者必须「念兹在兹努力於天皇国 民之资质涵养,且富有公共之精神.」 宗教与社会风俗的改革 ? 除了语言,日本当局更尝试改变台湾传统的风俗 习惯,例如禁止台湾人过农历新年,而要求像日 本人一样过阳历新年.台湾过年时张贴春联、燃 放鞭炮、烧金纸银纸等习俗也不准保留,改用在 门口挂著「草绳」以求吉利、在门口摆饰松树或 松枝,祈求一年平安等等.台湾的传统,红色代 表吉利和喜气,而包红包和贴春联则用来讨吉 利,但是日本新年用的白纸、草绳或白色的圆 饼,在台湾却是不吉利的象徵,这些文化上的差 异皆使台湾人民很难适应.除了过年的习俗外, 台湾人的婚礼、丧礼等重要礼节也都被视为不进 步、落伍的习俗,必须改成日本人的方式. 志愿兵制度(1/2) ? 台湾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原先没有服兵役的义 务,而日本人也不认为台湾人会完全效忠天皇. 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后,日本殖民政府要求台湾 供应军夫,然而军夫并不是正规的军人,包括通 译、军医、巡察补等,一般笼统称为「台籍日本 兵」.军夫的徵用,通常是总督府依军方的请 求,派庄役场的职员偕同当地巡察到当事人家中 进行劝说加入.军夫在战地主要负责搬运粗重物 件,如兵器炮弹、筑战壕、建营地、运粮炊事、 铺桥造路等劳力工作,平时称「人夫」,在军 则称「军夫」,他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不会使 用枪械,不过除了粗重工作外,还要守备和站 岗.在战场上,虽是扮演协助日军的角色,但在 战场上其任务与危险程度,并不亚於正式军人. 志愿兵制度(2/2) ? 1941年台湾总督府与台湾军司令发表共同声明, 宣布陆军志愿兵制度将於次年在台湾实施,当时 社会上有许多庆祝、感激实施志愿兵制度的活 动,还掀起「血书志愿」的热潮.但志愿兵制度 只能算是募兵制,因为日方对於台籍士兵民族作 战的忠诚度有所疑虑,因此台湾虽比朝鲜早15年 被并入日本,但徵兵制的实施却晚了四年,一直 到1945年为补足兵源,才宣布开始在台湾实施徵 兵制,所有役龄男子,除非体检不合格,都必须 当兵. 教育政策 ? 由於中日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台湾教育上也 进入战时体制.除了推行皇民化教育外,也开始 实施义务教育.一九四四年,台湾青少年的入学 率已高达百分之七十.日本不但加速发展教育以 增强战力,高等教育方面配合南进的色彩更为浓 厚.台北帝国大学先后成立热带医学研究所、南 方人文研究所和南方资源科学所等.台北帝大遂 成为当时研究华南与南洋的中心,可说是在某种 程度上扮演一种南进作战的「智库」角色.另外,日本人在教育上偏重上流家庭的目的,可能 是资产阶级对殖民政权的依附性较高,较易成为 收编对象. 台湾人民的接受程度 ? 台湾人民在初期并不热衷於皇民化运动,尤其是 改姓名运动,但相较於朝鲜人,学习日语及响应 志愿兵制度则较为普遍.尤其志愿兵制度是针对 青年的运动,激发不少年轻人的爱国情绪.皇民 化犹如政治洗脑活动,以年龄层而言,思想与心 理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最容易被影响. 皇民化运动对意识上的影响 ? 台湾被皇民化运动意识上的影响,有分以 下两点 ? 一.影响青少年心理及价值观层次 ? 二.集体意识的变迁 影响青少年心理及价值观层次 ? 从一九四二年及一九四三年两次陆军徵选志愿兵 和一九四三年海军志愿兵的应募人数来统计,竟 占当时台湾全岛适龄男子总数一半以上.由此看 来,台湾人民热中於志愿兵,在某一程度上反映 了皇民化对青少年的塑造、影响与政治洗脑.一 九四二年一月四日,《台湾日日新报》庆祝日军 占领马尼拉.在台湾各地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挥舞 著日本国旗,高唱爱国歌曲高呼「万岁」.成千 上万官员及百姓誓言效忠天皇,为日本拼命以搏 取最终胜利. 集体意识的变迁(1/3) ? 在皇民奉公会编组下,成立奉公壮年团、农业、 商业奉公团、文学奉公会等,而未婚少女也被组 织起来,接受护理、烹调、演艺等训练,以因应 战时需要.这些年轻人大多出身中上阶层家庭, 多数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水准,全都会讲日语,经 常关心战事,并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事中的胜利而 庆祝.台湾总督安藤利吉陆军大将於一九四五年 二月二日下令所有中年及老年人加入动员的行 列,并称赞台湾人「已经是伟大帝国的人民」.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一日,官方公布一项新的义务 防卫规章,成立「义勇」.义勇直接向当地 行政官员负责,以非正规军方式协助皇军作战, 并深入乡村协助农耕. 集体意识的变迁(2/3) ? 而在皇民化运动中,除了青年层次的影响之外, 还有资产阶级和公务员.根臣,一九四五年 间,有47353名台湾人任职总督府,另外有3455名 台湾人在一九四四年担任州、厅、市、街议会的 代表.这些人与他们的近亲在经济生活上是依附 於日本总督府下各级机关或民意机构.当时台 湾年轻知识分子存在一种普遍性的看法,即他们 家族士绅地位并非来自清朝,而是日本统治台湾 后所创造的.而这批年轻知识分子也私自庆幸这 五十年来由於日本人统治,带给台湾经济和社会 利益.反之,在同一时期,生活在大陆上的中国 人,却长期遭受动乱、军阀与内战.这种想法导 致他们在中国人之前,有种强烈的优越感倾向. 集体意识的变迁(3/3) ? 在文化的认同上,老一辈所谓的「祖国」理想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