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9-07-07

3 个示范村污水处理试点;

金鸡坝村、 杵坭村 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土建及设备安装调试、 绿化恢复, 现正在组织竣工验收;

兴隆镇下马厂村牛背山点位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管网、 设备基础、 化粪池建设, 预计

5 月底全面完工. 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振, 以一流生态环 境贡献全国全省.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表示,甘孜将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基地,走出以全域旅游为牵引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立足特色文化使乡村更美好

5 月1日上午, 甘孜州举行 康定市鱼通片区乡村振 兴'

五一'

沉浸式演出 .观众即是演员,演员亦是观众, 舞台就在田园之上, 演出布满阡陌山冈……演出打 破 演员在台上、 观众在台下 的观演形式, 将演员空间 移动和观众互动结合起来,生动呈现当地文化.来自重庆万州的一位游客说: 这种形式的演出我还是第一 次见到, 鱼通之行算是这次假日出行的意外惊喜. 鱼通 一词是藏语音译, 意为 缠头巾的人 .鱼通 片区坐落在大渡河东岸的半山腰间, 是鱼通文化的核心 区域和历史上鱼通土司官寨所在地, 境内不仅视野开阔、 景色优美, 而且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鱼通文化遗迹. 康定在推树 鱼通官寨 旅游品牌时,十分注重保护和凸显当地文化元素.泸定在打造 大渡河阳光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 时, 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红色文 化和茶马文化, 在打造 红色岚安、 贵琼古寨 旅游品牌 时, 就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红色文化、 贵琼文化和农 耕文化;

丹巴县在推动旅游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位时, 也注重挖掘和发扬当地的服饰文化、 古碉文化和 民俗文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本依托, 独 特的地域文化是甘孜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构成. 甘孜州 相关负责人说,发展旅游必须始终立足于绿水青山和特色文化, 在促进基础提升和群众增收的同时, 保护和 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使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大渡河畔产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春天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来说,来得十分迟晚.临近 五一 ,这里的山头还是白雪一片.额尔齐斯河畔的树林里,看不到一片树叶萌发,倒是缓缓的山坡上,远远望去,有了一丝绿意.可可托海,一个叫海却没有海的地方,是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入看看 的地方――

1950 年,在这个小山沟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营公司.1964 年,中国偿还了全部外债,可可托海作出巨大贡献.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来自可可托海.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来自可可托海.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成功发射升空,所使用的铯也来自可可托海.可可托海的地下发现了86 种矿物,是中国最大的稀有金属矿藏地.当年为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主动担当孕育出的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 的可可托海精神,是红色基因在新疆大地的生动写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可可托海人砥砺奋进,再写新篇.如今,这里已是国家5A 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60 岁的巴合提别克是土生土长的可可托海人,他用20 多年时间收集了上千件和可可托海相关的老物件.今年1月,他作出一个决定: 将收藏的所有老物件都捐给矿区陈列馆. 他深有感触地说: 可可托海的历史越挖掘越震撼.这段历史赋予了可可托海独一无二的人文记忆,三号矿脉出产的不只是矿产品,还是个聚宝盆.它更是各族人民生死与共、用汗水和鲜血筑起的中国脊梁,是中国人精神上的聚宝盆. 这个深藏在额尔齐斯河上游深山中的小镇,当年因矿有镇,因矿成为一段深埋在人们记忆中, 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历史 走在可可托海镇大街上,安静如水,耳边听到的只有哗哗的额尔齐斯河水声.往日开矿的爆破声、运矿车的来往声,早就成为老辈人心中的记忆.4月18 日,可可托海旅游景区今年第一天开门营业.天气寒冷无比,没有秋日的色彩缤纷,四周光秃秃的,却来了1000 多位国内外游客.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为游人讲解的付静说: 他们都是来这里听当年那段悲壮又鼓舞人心的故事的.作为一名矿三代,每次讲解都仿佛在讲自己父亲的故事,激动,更感动. 今年83 岁的买迪・纳斯依是新中国第一代哈萨克族产业工人.他的照片就挂在陈列馆最后那排英模人物墙上.当我们见到老人时,老人胸前挂满了奖章,住在装修一新的房子里.说起当年的事,老人仿佛年轻了许多.为了偿还外债,可可托海矿务局召开誓师大会,200 名青壮年和先进工作者组成采矿营,身背牛皮口袋,手拿镐头和铁锹奔赴采矿点.为保障任务顺利完成,局党委规定: 矿山工人每天6个馒头,车间工人每天4个馒头,机关干部每天4碗糊糊. 这是无声的命令,更是人格的感召,短短一句话激励着几千干部职工铆足劲儿忘我工作.尽管入冬后的可可托海气温降至零下40 多摄氏度,尽管那一年全中国人都处在饥饿状态之中,但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尽快完成偿还外债的艰巨任务,做一个挺直腰杆的中国人.饿着肚子勒紧裤腰带,大家用肩膀扛马车拉,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站在飞扬的粉尘中,用青春和健康作为代价,用采出的矿石偿还外债. 我当时是爆破队队长,在二号矿,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放炮挖矿.有一次我和一位工友点燃导火索后发现,有几个炮眼的导火索被水打湿了.万分紧急时,我们重新补点了导火索, 但留给我们撤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声声炮响后, 工 友的一只眼睛被炸瞎, 我全身多处骨折, 在医院躺了半年多. 买迪・纳斯依老人平静地说着,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后悔和悲伤. 那时人们都铆足了劲,就想着把中国人自己的脊梁早日挺起来. 地质陈列馆里,一幅照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照片中央是一位身穿呢子大衣,头戴貂皮帽的人.他叫安桂槐,当时矿务局的局长.再看他身边众多的矿工们,一个个身上都是破旧的工装,反差极大,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付静说: 这张照片最有故事.当时,安局长要去北京开会,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得知消息的工人们凑钱给他置办了帽子和大衣,让他去北京,见毛主席.回到矿上后,他连家门都没进,就直接来到工人们身边,传达大会的精神.这张照片就是这样拍的.安局长的家人说,这件衣服安局长一生只穿过7次,现在衣服和帽子还保存在家里. 前往可可托海镇时,车辆要路过一个湖―― 伊雷木湖.在这个湖畔的大山深处,藏着一座在地下136 米花岗岩深处的水电站.轰隆隆的发电机声,至今仍在响着.这座开建于1956 年的水电站,因为施工难度极大,整整用了20 年时间才建成, 成为中国垂直最深、 设计最全、 施工难度最大的水电站. 为了这座水电站的建设,国家抽调了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骨干,在机械极度匮乏,生产条件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在花岗岩山体上筑起一座坝,打穿一条洞,挖空一座山,靠人力搬运了8000 多万立方米岩石,10 万多吨水泥钢材、炸药等物资,数千名建设者为此献出了青春,50 多名年轻的生命留在了大山里.如今,这些烈士们的碑前,青草茵茵,人们永远铭记着他们的贡献与付出.来可可托海镇,游客最爱看的就是三号矿脉.站在这个被誉为 英雄矿 功勋矿 的矿脉前,垂直350 米,南北长达150 米的巨大矿坑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个早已被世界地质学界放在教科书里的矿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