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2019-07-07
2019 年6月24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吉玲新华每日电讯 ・7 版

本报记者杨丁淼 、 刘方强 两年学完小学和初一的课程,

14 岁进入中 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

23 岁获得化学博士学 位……袁岚峰这在外人看来如同 开挂 的人 生, 在不惑之年有了新的插曲.

这一年开始, 他 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 科技袁人 . 《科技袁人》 是一档网络视频科普节目,

2018 年诞生至今全网已超过

1 .

5 亿播放量, 成 为中国互联网科普类内容领域前 1% 的头部 IP. 从科学家到 科普大 V , 这位 网红 是如何 炼成的? 当科学家 走红 二次元平台 虽然

14 岁就进了科大, 但袁岚峰并非少年 班的成员. 他总要澄清这个误解, 少年班是一个 院系, 跟他所在的化学物理系是并列的, 所以 我是属于 '

少年班之外的少年大学生'

, 这样的人 在科大也是很多的.

1997 年袁岚峰在他的实验室, 第一次接触 到互联网. 他登录科大的瀚海星云 BBS , 注册 了账号 胡不归 ―― ―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兮胡 不归 , 钟情于古典文学的袁岚峰, 网名来自陶 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 . 通过网络做科普, 是一连串的机缘巧合.

2015 年3月, 一条 量子瞬间传输技术重大突破 的消息引爆舆论, 配图是 《星际迷航》 里的瞬间传 送装置. 科幻变成了现实? 这让公众兴奋又不解. 我刚好学过一些背景知识, 知道这在学术 上叫作 '

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

, 属于量子 信息领域. 记者并不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报道 不得要领, 无怪乎读者看不懂, 以己之昏昏, 怎 么可能使人昭昭呢? 袁岚峰说. 于是袁岚峰联系中科大潘建伟量子信息研 究组的同事, 写了

第一篇有意为之的科普文章 《科普量子瞬间传输技术, 包你懂! 》 , 发表在自 己的微博上, 当时他的粉丝数不到

8000 , 但意 想不到的是转发和评论像潮水一样涌来. 这让袁岚峰切身感受到科普的价值和意 义. 不过真正促成他科普形式更加立体多元的, 是在一次名为 思想者论坛 的学术会议上与 观视频工作室 擦出的火花. 观视频 是依托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 视频团队, 以视频节目让各界资深专家学者解 读时事热点. 观视频 的导演朱伟希望在科技和 科普节目上有所突破, 尽管这并不被看好―― ― 在周围人的眼中, 科教片的收视率惨不忍睹. 然 而朱伟却觉得, 身边对科技和科幻感兴趣的人 明明越来越多. 《科技袁人》 由此应运而生,

2018 年元旦开 始向各个视频平台推送. 令朱伟意外的是, 试播 的3期节目竟然在 B 站(哔哩哔哩)这个主打动 漫二次元的视频网站反响很热烈. 科普在哪里走红, 我都不会意外, 因为好 奇心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袁岚峰对此倒 十分淡定. 他经常看弹幕和评论, 能够立刻看到 观众的反馈, 他认为这是 B 站最有趣的地方, 在他印象中, 《科技袁人》 的粉丝 热情、 爱学习、 积极向上 .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科技袁人》 已经出品 超过

100 集, 全网超过 1.5 亿播放. 对于 科普网红 的称呼, 袁岚峰并不反对. 在他看来名字只是身外之物, 无论外界如何称 呼, 只要让更多的人热爱科学, 投身科学, 支持 科学都是好的, 这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目标 .

2018 年, 袁岚峰当选 年度十大科学传播 人物 . 公众需要 既准确又生动 的科普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 翼, 但在很多科普工作者眼中, 这是极不平衡的 两翼: 一只是雄鹰的翅膀, 一只是老母鸡的翅 膀. 科普显然是较弱的那一只. 袁岚峰在网上流传最广的文章, 是一篇分 析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文章, 叫做 《中国 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 纵向 来看, 中国历史上科技水平的巅峰就是现在. 横 向比较, 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是第二 集团的领头羊位置, 仅次于美国 , 尽管征引了 大量的权威数据, 但对于文章的这一核心观点, 网络上的争议和嘲讽依旧不断. 与其问科普对科学界有什么好处, 不如问 科普的缺乏对科学界有什么坏处. 袁岚峰说, 科普对公众无疑至关重要, 但科普需要专业人 士来做, 科学界对于科普的重要意义也要有清 醒的认识. 中国科学界在社会上得到的承认远 低于应得的承认, 要扭转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就 得靠科普. 后来很多同事告诉袁岚峰, 只要有人来问他们 中国的科技水平究竟怎么样, 他们就让问的人去看 上面这篇文章. 我很高兴, 为改善中国科学界在公 众中的形象, 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袁岚峰说. 接触科普时间长了, 袁岚峰发现当下的科 普往往有两类毛病, 一类是 有科没普 , 另一类 是 有普没科 . 有科没普 的作品多是业内专家写的, 但 太专业化了, 基本相当于论文摘要, 完全没考虑 读者的接受能力. 换句话说, 就是只有本来就懂 的人才能看懂他在说什么, 本来不懂的人看了 仍然不懂, 也就完全失去科普的意义了. 有普没科 就更加没谱了. 一些博流量的 自媒体写的不知该叫科普文章还是该叫伪科学 宣传, 过分简化的比喻还算好的, 更常见的是胡 乱发挥. 袁岚峰印象最深的例子就是量子纠 缠, 有的文章说量子纠缠说明粒子有意识, 有的 说量子纠缠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崩塌了, 甚至 还有说可以量子禅修的…… 看到亲朋好友转发来的各种文章, 袁岚峰 哭笑不得: 明明是一个物理学早就在理论上提 出、 实验中验证的成熟概念, 硬生生被搞成了神 秘主义和玄学. 与其让别人瞎写, 不如自己来写 一些介于 有科没普 和 有普没科 之间的东西. 袁岚峰观察发现, 在面向专家的技术性文 章和过于粗浅而往往不准确的文章之间, 科普 工作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档, 即面向那些值得科 普的读者, 准确而生动地介绍科学原理和科学 的思维方式. 这也正是袁岚峰做科普的初心. 说起来简单, 但真正要做到 既准确又生 动 却并非易事, 这不仅要求有正确的原理和数 据, 还得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许多时 候, 甚至需要发展出新的逻辑顺序, 突破教科书 或者其他文章的常见框架. 长期的教学经验对于袁岚峰做科普工作很 有帮助, 而 既准确又生动 更是深受罗阿尔德 ・ 霍夫曼的影响. 罗阿尔德 ・ 霍夫曼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