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07
高中地理

16 2013 年第3期关于 城市化 (人教版)教学设计 关于 城市化 (人教版)教学设计 的几点思考 的几点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130021) 张福彦 周春梅 广义上讲,城市化这一现象,从聚落出现,就开 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存在,但由于研究者的学科 领域、研究的目的等方面的差别,仅就城市化的起点标 定方面,尚存争议,其它比如城市化的含义、阶段甚至 意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高中地理的教学一方面不 能回避这些争议,另一方面又得告诉学生大多数学者的 共性理解,这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教学态度.笔者在进行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实 践反思,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概念深层挖掘的思考 单就城市化的定义来讲,就有很多理解.人类学 认为城市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 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

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指不同等 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 的转换,特别重视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本流、劳力流在 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地理学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 间过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 地域的扩大两个方面[1] .由上述论述看来,除人类学的 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来讲距离稍远,经济学 与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内容,因此将城市化的内涵,从 人 与 地域 这两个角度来阐释是较为合理的.另外, 人 这一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转移,与 地域 的空间过程是外显的现象, 经济活动的集聚 则是城 市化的主要内容, 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 才是城市 化的实质与核心[2] .所以我们可以将城市化的定义进行 实质性的剖析解读为 人 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与 地域 中经济结构的转变.

二、关于城市化水平指标确定的思考 城市化现象涉及范围广泛,综合多方面研究成 果,目前确定城市化的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 主要指标法与复合指标法.其中主要指标有两个,一个 是人口比例指标,一个是土地利用状况.从对表达城市 化的深刻性与便于统计的角度我们选用人口比例指标. 至于为什么这一指标要用比例数据而不用单一数据,其 实就是为了便于比较,就是为了去掉基数的影响,这一 点没有必要在此展开讨论.

三、关于科学研究方法正确使用的思考 关于城市化进程的标准曲线―― S 型曲线,是 由美国地理学家R.诺瑟姆(Ray M. Northm)在1979 年,通过对欧美某些典型的发达国家进行抽样,在做了 很多的假设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一个理论模型.当 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才刚起步,未来的发展情况,研 究者根本没有足够的数据去对其建模,也就是说这条曲 线不是由世界内全体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抽样得出的.实 际上,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可以分为 S 型和 J 型 2大类别,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符合 S 型曲 线,发展中国家更符合 J 型曲线[3] .当然这些内容 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解,但教学的过程应该呈现科学研究 的基本过程与思路,这也是对课程中 过程与方法 教 学目标要求的体现. 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必须清 楚是用归纳的思路还是用演绎的思路.如果在教学中, 用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这幅图作为推理基础来归 纳得出图中城市化的 S 型曲线的话,其实是没有体 现真实的研究过程,也就是这里不适合用归纳法.更可 高中地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