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9-07-08
2019.

? -1- 论乡村建设的主体、路径与方向? ――基于湖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分析 李永萍 摘要: 进入

21 世纪以来, 农村市场化和农民城市化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 传统乡村秩序逐 渐解体,乡村社会活力渐趋衰退.老年人日益成为乡村社会的主体,这一现象定义了乡村建设的需求 和空间.农村老年人协会回应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需求,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湖 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实践,笔者发现老年人协会建设的资源输入、村庄本位、组织动员和文 化导向等机制激发了村庄社会的内生活力和农民的主体性,承载了乡村建设的意义.老年人协会不仅 增进了老年人群体的福利,还辐射至村庄社会,促进了村庄社会整合与公共秩序再生产.因此,农村 老年人协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心化和老龄化导致的农村社会资本流失和文化生活凋敝,从某种意 义上讲,它奠定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因此,需要正视乡村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从农村老龄化和 经济空心化的基础出发,坚持底线思维和农民本位,探索符合农民主体需求的乡村建设道路,这是乡 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乡村建设 文化建设 老年人协会 组织农民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推进,大量农村人口离开乡村社会,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乡村社 会活力的衰退.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维持乡村社会的基本秩序,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城市化吸 纳了乡村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老年人因而成为当前乡村社会的主体.如何改善乡村老年人的处境成 为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热点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乡村建设必然需要面对乡村社会的老年人群体.中共 十九大 提出的 乡村振兴战略 积极回应了乡村社会的现实困境.在乡村社会区域差异和内部 分化的现实情境下,如何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回应最大多数农民的现实需求,重建乡村社会秩序,是 乡村振兴战略 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农村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塑造着乡村建设的内容,在此背 ? 本文研究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63 批面上资助项目 农村老年人危机与乡村振兴的组织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2018M630845)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18CSH010)的资助. 感谢一起调研和讨论的陈文琼、何倩倩、易卓、黄丽芬、王旭清等学友.文责自负. 论乡村建设的主体、路径与方向 -

2 - 景下, 重塑乡村老年人的主体性, 探索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乡村建设模式, 有助于拓展乡村建设的路径, 并回应当前中国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秩序命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时期乡村建设的两种路径 近年来,学术界和政界都在热议乡村建设,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相对激进,另一种相对保守. 两种思路的差异分别体现在乡村建设路径、主体和方向等几个方面. 首先,激进的乡村建设思路强调的是产业路径、精英主体和发展导向的模式,这是当前乡村建设 的主流思路.这一思路聚焦于通过经济发展来繁荣乡村,如通过国家资源的投入和整合实现农业产业 升级、发展农业生产(徐勇,2006),或者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詹国辉、张新文,2017), 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导向的,是要建设 强富美 的乡村,让农村既能实现经济发展,又能保持青山绿 水.在激进的乡村建设思路之下,乡村精英或乡贤成为承接乡村建设的主体(李珂,2018) .乡村精英 可能是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中的一类,也可能是集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于一身 的 总体性精英 (孙立平,2002) .乡村精英在乡村社会中起到勾连国家与普通农民的中介作用,然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精英也可能 替代 农民与国家互动,导致普通群众的 失语 ,并且,乡村精 英还可能出现 与民争利 的情况(任九光,2016) .此外,激进的乡村建设思路往往与政府推动相结 合,形成了各式各样的 示范点 (吴理财、吴孔凡,2014).然而,这些 示范点 依赖于政府投入 大量资源,其效果有限且往往难以推广(李元珍,2015). 其次,保守的乡村建设思路强调的是文化路径、群众主体和秩序导向的模式.相对于发展导向的 乡村建设思路,有学者将其称为 另类的 乡村建设思路(石磊,2004).这一思路认为,乡村建设要 着眼于乡村的长期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对 农村社会制度和文化进行重建,探索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办法.温铁军(2003)注意到,虽然中国的城 市化处于史无前例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容纳能力有限,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 时间内仍然有大部分农民要依托农村生活.乡村建设的重点应在于通过文化建设的路径维持乡村社会 的基本秩序,让农民也能分享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吴理财和夏国峰(2007)认为,当前乡村建设的主 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生活, 增强农村社区的内聚力. 贺雪峰(2007)基于乡村建设的底线思维, 认为乡村建设应该偏重文化建设,指出 当前的农民问题,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更是一个文化 问题, 不纯粹是生产方式的问题, 而更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