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2019-07-08

本报记者 胡璇子 今天, 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 人工智能已经向我 们走来, 用代码改变世界 的流行语不再是程序员 的自我调侃. 现代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 很 大程度上体现为对软件的依赖,计算机系统的缺陷 很多情况下都由软件问题引发.软件系统能否在操 作错误、 环境影响、 外部攻击等干扰下, 提供连续的 服务, 已成为一项严峻挑战. 为此, 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软件 可信性 , 这 一在传统的安全、 可靠等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 概念. 早在十多年前, 中国科学家分析认为, 软件的 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必将从传统的封闭、 静态环境 向开放、 动态、 多变的互联网环境转变, 可信软件 将成为现代软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趋势和必 然选择.

2007 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了 可信软件基础研究 重大研究计划, 投入经费 1.9 亿元, 至2016 年底结题. 该重大研究计划实施的十年间, 研究人员以国 家关键应用领域中软件可信性问题为主攻目标, 既 有力推动了软件基础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又有效应 对了软件发展的重要科学挑战, 对促进我国软件产 业的振兴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 还形 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人才为主力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培养了一批站在世界科学研究前沿的学科带头人. 本期基金版将总结该重大研究计划取得的经 验, 介绍面向航天嵌入式软件、 车联网及网络交易 等三个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 充分展示该项目取得 的成绩. 编者按 在重大应用示范取得成功的背后, 离不开基 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平台的突破. 该重大研究 计划启动之初, 指导专家便对长达十年的科学研 究绘制了蓝图, 不仅提出了科学目标、 研究内容 要点和核心科学问题,还精心对目标进行分解, 制订了进度计划. 十年里, 科学家们围绕 软件可信性度量与 建模 可信软件的构造与验证 可信软件的演 化与控制 和 可信环境的构造与评估 等四个核 心科学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共发表

2641 篇论文,其中 SCI 检索

803 篇, EI 检索

1495 篇;

国家级科技奖励共计

12 项, 省部级奖励

31 项. 何积丰用数据勾勒出该重大 研究计划取得成果的概况. 这些数据反映的是, 我国可信软件基础理论 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 可信软件理论与 方法元级框架的提出, 实现了从传统正确性向开 放、 动态、 多变环境下的软件可信性跨越;

标准化 科学化的可信计算环境构造与评估体系的建立, 实现了从部分环节可信计算向全栈化可信计算 跨越;

软件过程和制品的可信性度量体系的建 立, 实现了从分散的可信侧面度量向系统化度量 跨越;

网络软件监控与演化的一体化设计体系的 提出, 实现了从静态补丁式演化向动态模型驱动 体系结构的跨越. 同时, 基础研究的跨越发展牵引带动了技 术平台实现创新性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集成, 为软件全生命周期工具集的设计奠定了技术 基础.例如, 提出了基于基准测试的代码级可 信保障工具评价方法, 研制了一批自主软件工 具, 建立了基于虚拟机架构的可信云计算支撑 环境.

2016 年,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英国伦敦大 学教授彼得 ・ 奥赫阅读中国学者在计算机领域顶 级会议 计算机辅助验证 (CAV) 发表的论文后, 高度评价称 这正是我所渴望的工作 . 十年来, 一支以中青年人才为主力的高水平 研究队伍、 一批站在世界科学研究前沿的学科带 头人,也在该重大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中成长起 来.来自我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