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9-07-08
作者简介: 徐杰舜, 男,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汉民族文化研究.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第693 页. 2013.

3 No. 3,

2013 学术探索Academic Exploration

2013 年3月Mar. ,

2013 从西方到东方看中国农民的人文性格 徐杰舜 (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要: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社会群体, 从西方到东方, 从经典作家到学者都曾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 层面、 不同的视野, 对中国农民的人文性格进行过分析、 探讨和研究.这对中国当下气势磅礴城市化的形成、 发展 和未来走向都有深刻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西方;

东方;

中国农民;

人文性格 中图分类号: C91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723X( 2013)

03 -

0001 -

07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社会群 体, 这个社会群体的人文性格如何? 早己引起包 括经典作家在内的东、 西方学者的关注和兴趣. 本文从经典作家切入, 试看西方和东方的学者们 是如何认识中国农民人文性格的.

一、 经典作家对中国农民 人文性格的分析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对中国农民的人文性 格有过分析. 早在

1851 年,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 月十八日》 中, 针对法国农民的特性做了深刻的 剖析, 他说: 小农人数众多, 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 但是 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 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 而是使他们互相隔 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不便和农民 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 即 小块土地, 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 应用 任何科学, 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 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 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 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 都是直 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 因而, 他们取得生 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 而不是靠与社会交 往.一小块土地, 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

旁边是 另一小块土地, 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一批 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

一批这样的村子就 形成一个省 . 好象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 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 ① 在这里马克思把法国农民的人文性格比喻 为 马铃薯 , 形象而深刻.这对认识中国农民 一盘散沙 的人文性格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此后不久,

1859 年, 马克思在《对华贸易》 一 文中,通过一个驻广州的英国官员米契尔先生致 乔治・文翰爵土的报告书中提供的数字和情况, 对中国人的勤劳、 节俭的民族特性进行了深刻的 分析.他引用报告书中的材料说: 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 这样因循守旧, 以致他们穿的衣服正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

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 不论卖给 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 他们一概不需要 . 一个 靠劳动为生的中国人, 一件新衣至少要穿上三 年, 并且在这个期间还要能经得住干极沉重的粗 活时的磨损, 不然他们是添置不起的. 当收获完毕后, 农家所有的人手, 不分老 小, 都一齐去梳棉、 纺纱和织布;

他们就用这种家 庭自织的料子, 即粗重而结实可以经得起两三年 粗穿的布料, 来缝制自己的衣服, 而将余下来的 拿到附近城镇去卖, 城镇小店老板就把这种土布 买来供给城镇居民及河上居民的需要. 只有节俭的中国人才把全部工作做到底. 中国人不但梳棉和纺纱, 而且还依靠自己的妻女 和佣工帮助自己织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