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 2019-07-10 |
cn 月4 企业文化可以预期, 贵州茅台在未来
10 年的新崛起,不仅是贵州酒业对国 内同行业的贡献,更是世界酿酒业 的一个重要事件.推动贵州白酒产 业整体跨越式发展, 做大做强, 会在 一定程度上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的酿 酒版图. 我们有理由满怀憧憬: 未来
10 年, 中国白酒看贵州. 国酒茅台是中国的一张亮丽 名片.作为中国酒界璀璨耀眼的星 辰, 它聚集了无数人关注的目光. 今天, 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茅台 的荣耀和珍奇,而对茅台曾经有过 的曲折和迷惘却不甚了解.如果一 路走来只是鲜花和掌声,怎能有背 水一战艰苦卓绝的开拓!当年茅台 人或许没想到,正是他们的坚持与 守望,给今天的中国酒业撑起了一 方丽日晴空.
2011 年,在连续
12 年跨越式 增长之后,国酒茅台又站在新的起 跑线上. 暮春时节, 草长莺飞, 一派生 机, 省委书记栗战书、 省长赵克志亲 自率队赴茅台考察, 进行调研, 对国 酒的发展寄予殷殷期许,提出要解 放思想优化理念拓展思路形成共 识, 用5至10 年时间, 打造 世界蒸 馏酒第一品牌 . 茅台, 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 机遇期. 十二五 开局之时, 回溯茅台 历史, 正是为开创未来寻找启迪, 逝 去的岁月如一本教科书,时刻警醒 我们居安思危, 永不松懈. 一 时光倥偬, 如果不是亲历, 很难 相信国酒茅台处于低谷时的刻骨伤 痛. 回想起那段岁月, 笔者胸中至今 波涛翻涌: 是的, 市场的拣选从来如 此曾经的辉煌,不是日后成功的门 票;
今天的成就, 不能赎买未来的地 位. 上世纪
80 年代, 是贵州白酒工 业的黄金岁月.作为传统的酿酒产 区,贵州白酒工业依托丰富的生物 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工 艺, 形成了以国酒茅台为核心, 包括 茅台、董酒在内的
2 个国家名酒,
5 个国家优质酒,
40 个贵州名酒共
47 个国内知名品牌组成的黔酒阵营, 蔚为大观.当时有位诗人赞曰: 云 南有好烟, 四川有好酒, 好一个贵州 省, 既有好烟又有好酒. 改革开放初期, 商品短缺, 国内 白酒市场供不应求.国酒茅台超凡 脱俗的品质和相对低廉的价格, 更 令它广受欢迎.从1980 年开始, 厂 门口就经常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商人 等待收购茅台酒.逢年过节作为福 利发给职工的一两瓶茅台酒,大多 被外地客商高价买走.在市场比较 单一的年月,相当一部分茅台酒就 是这样扩散到四面八方. 在国酒茅台的带动和影响下, 当时仁怀市酒类企业几乎都走酱香 道路. 省外亦有很多厂家慕名而来, 希望茅台酒厂帮助他们生产好酒, 继而挖人.一时间茅台酒厂不少退 休工人, 就连一些退休的政工干部, 也被挖去做技术指导. 鼎盛时期, 省 外生产酱香酒的企业有
30 多家. 一酒难求, 岂止是茅台, 大多数 贵州名酒企业都顾客盈门. 扩产、 上 新生产线成为这一时段的热门词 汇. 当时的热闹景象, 带有浓厚的短 缺经济时代特征,若能获得一张厂 长写的批条, 就兴高采烈, 销售旺季 时,习水酒厂等待拉酒的车辆排列 几百米长.毋庸讳言, 此时, 企业方 对市场既无精准的分析,亦无成体 系的渠道, 经营受交通、 地理位置等 因素制约明显. 自然, 靠 批条销售 支持的流通体系,产品进入的大多 是国营专卖渠道, 生产与市场脱节. 那时的贵州白酒工业, 弥漫着 对市场、 对发展的盲目乐观情绪. 上 规模、 扩产能是酒厂最热门的话题, 企业领导的精力很多都陷入应付批 条和跑政策、跑贷款、筹措资金方 面.不少酒厂在既有设施尚未满负 荷运转的情况下,又热衷于上新的 技改. 热闹背后总是暗藏危机.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