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 2019-07-10 |
229 个很轰动的事情,一个十八岁的女孩自杀,为的是面对这样一个大 好的青春世界,她不知该如何来过,我想我是很t解她那种不是厌 世而自杀的心境的. 死生著实本没什麽差别的,死了的日子不也很好吗?我可以跟父、 拿破仑,和我的很多古人们一起羽扇纶巾,一起煮酒论英雄,不过 又想到做鬼的生活未必是那般的闲,可能也有黑社会恶势力什麽 的.3 这种天真浪漫,将死亡 「等闲视之」 的观念,也反映在她早期的小说作品中. 这不只是因为当时的朱天心还太年轻,对存在和死亡都缺乏更深刻真实的体 会;
从另一方面来说,向往在最美丽的时候死去,让生命在最青春美好的时 刻停格,表面上看来凄美浪漫,其实也具有对死亡加以美化,降低死亡本身 所带来的不快联想这样的目的.这种对死亡的美化,可以用 〈天之夕颜〉 、 〈时 移事往〉两篇作品为例. 〈天之夕颜〉的创作缘起,是为因癌症去世的朋友「邓」而写,4 但即使 如此,小说中对死亡的描写仍是一种保持距离的、 「少情绪」5 的N华态度. 主角丁亭从小就因为卑微软弱、 「丢人现眼」的父亲令他感到在人前抬不起 头来,因而对父亲心怀怨怼.后来父亲意外身亡,他却发现自己不是父亲的 亲生儿子,从小到大对父亲的种种爱恨情结因而显得荒谬不堪;
直到女友因
3 朱天心, 《击壤歌》一书於
1977 年由长河出版社初版,本文采用联合文学之版本. (台北: 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 ,页
22、页71.
4 朱天心, 〈天之夕颜〉 ,收入氏著, 《昨日当我年轻时》 (台北:三三书坊出版,远流出版事 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989) .关於此作之创作缘起,丁亚民在书前序言〈逢逢白云〉提到: 「 〈天之夕颜〉是你为邓写的,我不敢置一辞,只能老老实实刻朵夕颜为你祭邓.」 (台北: 三三书坊出版,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989) ,页8.谢材俊亦谓: 「前一阵子, 天心的好朋友邓因癌症去世,……〈写在春天――给邓〉便是这麽出来的,但天心不满意, 说这是邓一条命换来的,理当更好,但是后来的〈天之夕颜〉算是补足了天心这个心愿.」 谢材俊, 〈登高丘?望远海〉 ,载朱天心, 《昨日当我年轻时》 ,页13.
5 此处采用谢材俊的说法: 「天心的文章虽有极强烈的忧喜,其实是少情绪而清亮.」谢材俊, 〈登高丘?望远海〉 ,载朱天心, 《昨日当我年轻时》 ,页12. ???????? ??α?
230 癌症去世之后,他突然回想起一段与父亲相处的往事,小说也在回忆中结 束.这样的结局似乎隐隐暗示著丁亭多年来的怨恨不满,得到了某种超脱与 放下的可能.但由於这个重要的转折,只藉由「死亡」作为连结,中间缺乏 足够的铺陈让读者感受到丁亭态度改变的 「合理性」 ,因此有评论者指出: 「原 来极有可能发展的冲突都很可惜地被省略地化为一股简单的少年愁绪,在人 类无法抵阻的死亡里,以必然的超越和N华解决,最后甚至连情绪都显得多 余.」6 甚至认为她「有时面对现实的态度是天真到自欺的地步.」7 如果说 朋友亡故的创作缘起,多少证明了朱天心此作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 ,为 何她的作品最后还是令人有「天真到自欺」的感觉呢?其实笔者以为,朱天 心并非自欺欺人,她只是诚实地写出当时她所认知(或说自以为认知)到的 死亡死亡所象徵的不可逆、不可违抗,固然令人哀伤,但其哀伤的意涵 同时令死亡染上唯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