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 2019-07-11 |
邮箱: qlwbhbz@163 .com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编辑: 向平 美编: 马晓迪 华 华不 不注 注B06 我师父金文声的一生跌宕传奇, 他 走上曲艺道路看似误打误撞, 如今想来 更像命中注定. 他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 将领, 不能在一个地方久居, 走时也不允 许携带家属. 在其父要离开济南的时候, 家里人问他, 将来让孩子学些什么, 他的 父亲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说 学医 , 却 被误听为了 学艺 . 曲艺在当时是不入 流的行当, 家里人心里犯着嘀咕, 但也遵 从了当家人的 意思 , 让他学了戏. 由于嗓音的原因, 师父后来改学评 书, 没想到一炮而红. 解放前他十来岁时 便起腕儿, 当时出门穿一身杭纺, 头戴礼 帽, 坐着洋车, 手头很富裕. 师父早年艺名金钢, 在济南园子 里说书, 只要一开书, 观众哗的一声拥 进来, 纷纷往里面扔钱, 场场座无虚 席, 还有的趴在窗户上听得出神. 现在 的 粉丝 用我们的行话称为 黏子 . 有的黏子听师父说书误了工, 被老板 辞退了, 吃不上饭, 便在师父园子里边 打扫屋子边听书, 到饭点时师父买来 烧饼请黏子吃饭. 上世纪五十年代, 济南的曲艺市场 不好, 师父便想去东北闯闯, 没想到在火 车上钱被偷了, 无奈只得从天津下车, 投 奔王派快板创始人王凤山. 那时, 天津广播电视曲艺团里有 马三立等, 大腕云集. 经引荐, 师父来 到曲艺团, 说了一段快书, 表演完后在 座的同行纷纷感慨他虽然年纪轻, 但 艺龄长, 一定要把他留住. 果不其然, 他在天津的演出十分叫座. 但好景不长, 师父眼里揉不得沙子, 直爽的性格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他说的 书嬉笑怒骂, 针砭时弊、 剖析人性, 可谓 骂得酣畅淋漓, 自己的情绪和看法也常 会在表演中 骂 出来. 没过几年, 他就因 表演时说话不注意被下放到农场改造, 文革 时期, 他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 济南、 徐州、 南京、 上海流浪了二三十年. 每到一地的园子, 他都要先收好 票钱, 不开大书, 进去说一段赶紧就 跑. 在最困难的时候, 落地演出一天, 他与同伴四人要到的钱只够一盒烟 钱, 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他流浪到上海时, 由于当时不让 说传统的评书段子, 他便将世界名著 改编成评书在复旦大学表演, 三句话 就拴住了观众的心, 不少教授都拿着 书去听. 他被热情的学生保护了起来, 空闲时泡在图书馆中, 静心读书, 像 《基督山恩仇记》 《茶花女》 《三剑客》 等, 都被他演绎得别有滋味. 这样的日 子一过就是大半年. 改革开放后, 师父逐渐安定下来. 1985年他重回天津广播电台从事行政工 作. 1995年, 他退休后, 在天津的茶馆说 书. 他不主张收高价票, 直到2000年, 依然 是两三块钱一张票. 当时说书的屋子不大, 大概能容 三五十人. 正中架一个火炉, 炉上滚一 盆沸水, 屋内可以抽烟. 桌上茶水、 花生、 瓜子、 山楂片、 糖、 萝卜俱全, 很对 得起三块钱一张的票. 师父坐在木制 的稍高于地面十来厘米的平台上, 背 后一幅红碎花幔幕, 上面贴一副对联, 正中是 金文声评书 几个大字. 有的 老观众整场垂头瞌睡, 却能不失时机 地在节骨眼儿上叫声好, 然后低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