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 2019-09-17 |
cn
4 2012 年3月28 日 星期三 Tel押(010)
82614597 本报讯 (记者张楠 潘希) 由中国力学学会策划主办的
2012 中国力 学年 系列活动日前在中国科技馆展开. 清华大学教授朱克勤应邀作科 普讲座, 给200 余名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讲述 我们身边的力学 . 飞机的升力从何而来? 为什么风吹垮了一座大桥? 如何才能吹出 更大的肥皂泡? 洗碗盆里蕴涵着哪些科学原理? 这些日常生活中都能 接触到的事例蕴涵着丰富的力学原理,观察研究这些现象的成果竟 然登上了 《自然》 和 《科学》 等世界顶尖杂志的封面……朱克勤科普报 告的内容激起了听众的好奇心. 报告结束后,由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冯西桥主持的互动环节将 此次科普讲座推向了高潮,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观众都抢着 提问: 用蜂蜜冲勺也能看见水钟吗? 我把手中的瓶子横放过来就 看见涡了, 您能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吗? F1 赛道上高速行驶的赛车 如果太靠近的话,后面车头掉的东西为什么非常容易被前车给卷过 去? 在分子层面上的微观研究是不是能更好地揭示宏观的力学现 象? 而朱克勤的解答也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据悉,
2012 中国力学年 是中国力学学会结合
8 月19 日~24 日在 北京举办的 第23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 而进行的系列主题活动, 旨在向 社会公众进行力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2012 中国力学年 系列活动展开 姻本报记者 陆琦 在装修自家的厨房时,如何将中式烹饪 产生的大量油烟顺利排走?这无疑是很多中 国家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很多人没有想 到, 当大量厨房油烟被直接转移到室外后, 也 给地球大气带来了污染隐患.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 跃思等人在对北京冬季大气细粒子中有机 组分的来源及贡献进行研究后发现, 烹饪源 排放的有机气溶胶是一次有机气溶胶中最 重要的组分, 控制这类排放源对降低北京大 气细粒子 PM1 污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相关论文发表在 《科学通报》
2012 年第
5 期上. PM1 比PM2.5 更不利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PM10 和PM2.5 这两 个环境专业名词迅速 走红 .而同为大气细 粒子的 PM1,对于大部分非专业人士来说还 很陌生. 相对于 PM2.5 和PM10, PM1 由于在大 气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并更容易进入人体肺 部深处, 对气候、 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 影响更为突出. 王跃思说. PM1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1 微米 的颗粒物. 它包含在 PM2.5 中, 其质量浓度约 占PM2.5 的60%~80%.有机气溶胶是 PM1 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全球来看, PM1 中20%~80%都是有机物. 王跃思所在的课题组自
2010 年冬季开始 对北京 PM1 的理化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 其 初衷是想识别北京采暖期细粒子中有机组分 的来源及贡献,为制定控制北京冬季亚微米 气溶胶污染水平的策略提供参考. 从健康角度看,有机气溶胶的很多成分 被证明是对人体十分不利的诱变剂或致癌物 质, 例如: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以及不饱和的 醛类物质;
从环境角度看, 粒径小于
1 微米的 粒子消光系数更大, PM1 对能见度的影响相 对于 PM2.5 和PM10 更为明显;
从气候影响 分析, PM1 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更长, 气候效 应更加显著, 但到底对大气加温还是降温, 则 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混合形态. 不过,王跃思同时介绍,现阶段针对 PM2.5 的常规监测更为必要. 他指出, 对PM1 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大气 细粒子的理化特征、 来源及过程机理方面, 其 科学意义重大.但PM2.5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 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更适合作为我国环保 监测的指标之一. 科学研究与环保部门日常监测的出发 点一致, 但立足点不同, 应当有所区别, 环保 监测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点区域,而科学研 究为环保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王跃思说. 控制烹饪源降低 PM1 大气颗粒物已成为破坏北京空气质量的 元凶 之一.北京大气细粒子 PM2.5 中有机 物所占比例为 30%~50%, 控制有机气溶胶的 排放对减轻北京细粒子污染现状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由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十分 复杂,既可由各种源直接排放一次有机气溶 胶进入大气,也可由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通过均相或非均相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 胶,其相关研究成为目前进一步认识气溶胶 理化特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要想深入了解气溶胶的化学特征、 来源 以及形成过程,在线进行高时间分辨率测量 十分重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 刘全介绍,他们首次使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 高分辨率气溶胶质谱仪,对北京冬季采暖期 进行高时间分辨率 (5 分钟) 的在线观测. 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冬季有机气溶胶有 三类主要来源,分别为代表了燃烧源一次排 放的烃类有机气溶胶、烹饪源排放的有机气 溶胶和二次生成的氧化性有机气溶胶,分别 占PM1 的27%、 35%和23%.在中午和晚上的 居民用餐时段,烹饪源排放对有机气溶胶总 量的贡献甚至超过了 50%. 其实, 我国的 《大气污染防治法》 和 《饮食 业油烟排放标准》对烹饪源排放都有明确规 定:排放油烟的炊食业单位必须安装油烟净 化设施, 并保证操作期间按要求运行;
油烟经 净化处理后必须达到浓度标准,油烟无组织 排放视同超标.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也将控制油烟污 染列为改善大气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 规定所有饮食服务业和烧烤必须使用液化 气、 焦炭等清洁能源, 不得燃用散煤;
烹饪灶 口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确保油烟排放达 到国家标准;
城区内禁止露天烧烤, 禁止在沿 街两侧人行道设置烹饪摊点;
利用 电子眼 盯梢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等. 但这还远远不够. 国外城市中烹饪源在有机气溶胶中的含 量一般为 5%~20%,而王跃思通过北京夏季 和冬季有机气溶胶的源解析发现,由于中国 特色的饮食烹饪习惯,烹饪源在我国大城市 中的贡献十分明显, 平均约占 20%~40%. 只 有人人参与, 从根源上控制这类排放源, 才能 有效降低 PM1 污染水平. 别低估你家的厨房油烟 在北京居民用餐时段, 烹饪源排放对有机气溶胶总量的贡献甚至超过 50% 本报讯 (记者刘晓倩 通讯员令叶莹 李远广) 为切实改 善兰州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兰州市日前邀请了两院院士周 干峙、 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 国际交通与政策发展研究所 (ITDP) 执行副总裁卡尔 ・ 费、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原交通 局长佐尔坦等专家学者展开座谈, 为兰州交通把脉支招. 在周干峙看来, 交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