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 2019-07-12 |
1950 年从第
36 小学毕业,领到了金质奖后,就考上了莫斯科东方研究院 (Москов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МИВ))的中国研究系.为什麽我选择了 中国研究呢?首先第一个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於
1949 年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 华人民共合国;
此外,则是和我家族的传统有关.我家族里面的两个哥哥都已经 到莫斯科东方研究院上课了.我的亲哥哥亚历山大(Александр)在维吾尔研 究系 ;
我的表哥弗拉基米尔 ? 瓦西里维奇 ? 波波夫(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опов) 从前线退下来后,也到那边的土耳其系就读. 访员: 的确,很多与您同一辈的汉学家在选择研究时,都提到了相同的原因也就是中 华人民共合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合国的成立不仅对全世界来说是件大事,同时 也让许多俄罗斯汉学家生命中的转折.但是,凭实而论,当时苏联对於中国、中 国人所知甚少.所以,您那时是怎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中国呢? 米雅斯尼科夫: 首先,我看了不少相关的书.所以我当然知道什麽是中国,中国位於什麽地方. 此外,在我们苏联中学的教育里也有提到中国.在课堂上,学校传授给我们许多 关於中国历史与地理的知识.当然,我们也有讲到传统上中国和我们远东地区的 关系.此外,在课程中我最关注的议题,要算是中国的国共内战.对於我们这群 辛苦熬过「战争世代」的小孩(детей войны)来说,战火下的痛苦、因战争的损失 而带来的苦痛、为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所做的一切牺牲,都是非常深刻的体悟.当时,若从我们这群经历过战争的痛苦的「专家」的眼光来看,正是苏联促成了中 国民族革命的成功.那时我们彼此间都不断说著: 「朱德(Чжу Дэ)他就像我们 的朱可夫将军一样!」 访员: 在看过您的众多作品之后,我不得不注意到的一点,是您花了许多篇幅来赞赏交 过您的老师们.那麽,请问有哪些汉学家曾是您的老师呢? 米雅斯尼科夫: 亚历克塞耶夫(В. М. Алексеев)院士有段时间曾在莫斯科东方研究院讲过课,但我 那时却没来得及去.在所有的教授之中,我最敬重的是巴里斯?斯捷潘纳维奇? 以萨因科(Борис Степанович Исаенко)他是名学富五车的汉学家.此外,米哈 伊尔?叶特罗皮维奇?索罗维约夫(Михаил Евтропьевич Соловьев)讲的中国史也 十分精彩.在语言学家中,最受瞩目的要属嘉勒马?丹查拉诺维奇?萨杰夫(Гарма Данцаранович Санжеев);
他曾经就一些语言学的问题和史达林通信.后来,史 达林将他的答覆刊登在当时有名的小报「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上(Марксизм и 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 访员: 请问您是在什麽环境下学习的?您又是如何学中文呢? 米雅斯尼科夫: 相对上来讲,莫斯科东方研究院里的学生在物质条件上较为独立:我们的奖学金 是其它高等院校的两倍.政府总是乐意补贴东方语言学系.话说回来,我们学校 的特色之一,就是很少学生来就读.从我们那一届开始,莫斯科东方研究院才开 始收女学生.至於我们这些打算要成为汉学家的人,其实都应该发挥无比的毅力 来学习中文.在我们学中文的那个年代,还没有那麽多像今天一样品质优良的教 科书、字典与电脑视设备.此外,我们也没有到相关语言国家交换的机会.当 时一个人在学习上投注的努力,会首先在学业成绩上反应出来.这就像我特意写 在自己每一本笔记上的拉丁文格言一样:通往繁星的路是布满荆棘的.(?per aspera ad astra? (через тернии к звездам)) 直到今天,我依然尊从这句话. 访员: 您那届有很多同学吗?另外,他们从莫斯科东方研究院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又是 怎麽样的呢? 米雅斯尼科夫: 我们那届的人数算是最多的了我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