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9-07-13 |
1 毫米的瓷碗, 盛上水之后, 从 外侧能看到碗内水涌波动. 这是邢窑透影白瓷,其制作工艺已经隐藏了 一千多年. 上海硅酸盐所的研究结果表明,透影白瓷胎 中有较高的 K2O 含量,使得胎体玻璃相对增多, 而着色元素 Fe2O3 与TiO2 含量都极低, 因此透明 度较高, 再加上胎体的超薄设计, 从而产生了透光 的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透影白瓷的高钾釉是 最早出现的碱钙釉, 此种釉釉色莹润, 玉质感强. 此外,利用热膨胀分析仪测试透影白瓷的烧 成温度,研究人员发现其烧成温度约为 1260℃, 而邢窑唐代细白瓷的最高烧成温度可达 1450℃, 创目前中国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最高纪录. 透影白瓷制作工艺的研究将对邢窑精细白瓷 的复仿制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透影白瓷 做得这么薄、 烧结程度那么好, 在当时是有一定的 困难的, 并且隋代的工匠是在不断摸索创新的, 这 从实验分析以及胎釉配方的推算中, 可见一斑. 鲁晓珂说. 邢窑隋代透影白瓷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 是一个高峰, 也是一个奇迹. 正是先进科学技术手 段对考古发掘及时有效的介入,才使今人能了解 其中隐含的丰富的科学规律,这也为古陶瓷的科 学研究创立了一个成功的模式. 上海硅酸盐所古 陶瓷研究中心负责人李伟东对记者表示. 第一次系统揭秘邢窑 据研究人员介绍,邢窑在古代陶瓷历史上有 重要地位,但以前的科技研究针对邢窑隋唐遗物 开展较多, 对五代之后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并且以 前的研究由于样品数量有限而缺乏系统性. 古陶瓷的科学研究样本量要大、 时间跨度要 全, 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其发展规律. 鲁晓珂说, 这是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邢窑这一古代著名窑口 的制瓷工艺特点用科学量化的指标进行阐述.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窑考古专家王会民也表 示,对邢窑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 科学地测试考古标本是考古学深入研究的 必要手段.不只是邢窑, 也不仅局限于瓷器, 很多 考古资料都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更贴 近历史真实 .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河南许昌学院获悉, 该校 近年来推行 才从才来 的人才培养思路, 积极拓 展学生思维, 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促成学生在 国际科技前沿领域作出有影响力的成果.该校在 读硕士生雷岩日前用软化学方法室温下制备出具 有突出短路电流的杂化太阳能电池,其论文发表 在顶级期刊 《美国化学会志》 上. 雷岩由许昌学院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本科 就读于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从大二开始, 他进 入许昌学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进行科研学习和创 新实验.目前, 他已发表 SCI 论文
5 篇, 申请国家 发明专利
4 项, 两项已获授权.其中, 经过两年的 努力, 他通过大量实验, 在室温条件下制作出了具 有优异光电转换性能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 阳能电池器件,其光吸收范围几乎覆盖太阳光的 全光谱, 从而为低成本、 低能耗、 新型高效率太阳 能电池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这只是我校近年来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工作 的一个缩影, 很多参与创新实验课程的本科生、 研 究生都作出了不错的科研成果. 许昌学院副院长 郑直告诉记者. 世界著名无机化学杂志 《道尔顿汇刊》 在线刊 发了该校在校生孙慧的题为《用于锂离子电池材 料设计的具有三维分等级结构微纳米管状硒化 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