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2019-07-13
责任编辑 孙侠2019 年5月5日星期日要闻新华社记者王念 、 黄浩铭 、 徐海涛 忙完春耕, 广西宁明县蔗农王卫高准备用新榨 季的收入给家里的三层新房添置新家具.

去年, 王 卫高一家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主要依靠的正是甘蔗 产业. 地处 中国糖都 崇左市西南部的宁明县做 甜 甘蔗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高产高糖基地建 设, 2018/2019 榨季甘蔗产量达

300 多万吨, 带动30 万蔗农增收, 覆盖到全县 80% 以上的贫困 人口, 甜蜜的事业 助力蔗农脱贫奔小康. 种植新模式让蔗农尝到久违的甜头

4 月的南国边陲, 暖风拂面. 在宁明县城中镇 馗塘村一片上千亩的甘蔗地里, 蔗农们正在地头 护理蔗苗. 记者看到, 地里没有田埂, 四通八达的 机耕路将甘蔗地连成了一张 大网 . 机耕路旁, 是 已经挖好的排水沟和灌溉用的水龙头. 这几年政府主推 '

双高'

基地, 村里的甘蔗地 小块并大块, 品种和技术都进行了改良, 机器能开 到地里, 种、 收都更加方便, 有的亩产差不多翻了 一番. 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凤丽说. 馗塘村种蔗已有几十年历史, 但同样是一根 甘蔗, 滋味却大不一样. 站在蔗地里, 村民刘正业 讲起往事. 甘蔗的引进让这个以种木薯、 玉米为主 的村庄尝到甜头, 新的收入来源让村民的手头宽 裕了不少. 但在随后的时间里, 受土地分散、 基础 设施落后、 劳动力缺乏等限制, 加之农资价格上 涨, 甘蔗产业遇到 天花板 , 村民获利越来越有限. 以前到了收榨季, 白天砍蔗, 晚上装车, 有时 候从早上

6 点多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

3 点多, 累 得不成样子, 收入也不是很高. 蔗农周洪成对当 年种蔗的苦头记忆犹新. 而今, 新的种植模式让蔗农们尝到久违的甜 头. 宁明县 双高 办主任黄有政介绍, 通过推进经 营规模化、 种植良种化、 生产机械化、 水利现代化, 蔗农的生产成本、 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产量和效益 明显提升. 全县'

双高'

基地种植面积达

23 万余 亩, 每新种一亩 '

双高'

甘蔗, 政府提供机耕、 肥料等 补贴

300 元, 每亩收入能提高

1000 元. 甘蔗产业 真正成了村民们 '

甜蜜的事业'

. 黄有政说. 助力脱贫奔小康 千家万户换新颜 甘蔗地粗放种植到科学管理的变化, 见证着 中国糖都 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 统 计显示, 甘蔗产业覆盖贫困户

8478 户37795 人,

2018 年种蔗人均收入达

6500 多元. 村里有 '

双高'

900 多亩, 能改造的基本都改造了, 全村

930 多户家家受益, 去年已经实现整村脱贫. 明江镇峙利村党支部书记云建明说. 几年前, 峙利村则是另一番模样. 零星分散种植的甘蔗产量低、 收割难、 人工贵, 有的山坡地因收益太低而撂荒, 贫困家庭难谋产业出路.

2015 年春季, 双高 基地建 设覆盖到峙利村. 望着一片片政府帮助平整的土地, 云建明等村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 起认真谋划后, 下定决心利用

50 万元免息贷款发展甘蔗合作社. 各家以土地入股, 糖厂提供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 种收全程机械化, 合作社 优先聘用贫困户除草、 施肥, 每天工钱

100 至120 元, 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 了. 峙利村甘蔗合作社负责人黄惠说, 合作社年收入约

50 万元, 各家各户年年分 红, 并带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