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9-07-13 |
1980 年春天, 是她自身的经历, 首发在天津出版 社的月刊上,在全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后入选全 国统一教材使用了很多年,各地分别出版课本后, 也有使用这篇文章, " 但上海教育出版社一直没有 跟我联系过,更不要说对我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 " 无论外婆还是姥姥,并没有截然分开南北方 之说,作者可以选择她认为合适的词,但这是次要 问题. "李天芳称,出版机构尤其是教育出版机构 应该作为尊重作者的模范,尊重著作权法,上海教 育出版社的回复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作者的 权益也很难得到真正的保障. 用"姥姥"真的比 " 外婆"合适吗? 北京师范大 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表示,是否 应该用 " 姥姥"替换 " 外婆",需要结合每篇文章乡 土文化语境、描写对象的情景来考虑,不能一概 而论. 萧放补充道, " 姥姥"和"外婆"的用法如果 用统一的标准去替换,显然不太合理." 例如这篇 《 打碗碗花》如果讲的是北方地区的故事,可能用 姥姥更贴切、合适;
如果文章讲的是南方地区的 故事,那应该用外婆更加亲切. "萧放认为,地方 课本的改动需要照顾地方的语言习惯,不是简单 地说,能改或者不能改. 语言学者、作家史杰鹏则认为, " 姥姥"才是 方言,而"外婆"则是通用汉语. 首先,中国古代是 宗法社会,父系和母系分得非常严格,所以古书 里凡是写到母系亲属,前面都要冠个 " 外"字. 其次,汉语构词多讲究理据, " 外婆"这个词,我们一 眼看到, 就可以分析是指母系那边的女性长辈, " 外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 姥"的本义是 " 老妇"的意思,作为 " 外祖母"的意思,在汉语中出现 很晚,目前最早的书证是明代,是一个湖南官员 在北京附近宛平县做官记录的当地俗语." 外婆" 这个词使用范围比 " 姥姥"广很多,湖南、福建、上海、四川很多地方都叫外婆,江西、广东那些地方 虽然口语发音叫阿婆, 和外婆读音略有差别,但 一般都认同 " 外婆"这个词汇. 史杰鹏表示, 将课文中词汇统一更改为普通 话词汇,各有利弊,一方面有助于全国各地的人 互相交流, 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汉语词汇的贫乏, " 汉语本来就比较孤立,各地的方言形形色色,可 以丰富汉语通用语,如果全部禁用或者将其边缘 化,则不利于汉语的发展. " 他认为, 词汇的丰富性对于表达精确是不可 或缺的." 例如, 欧洲各国语言就相当于中国方 言,英语就吸收了各地词汇. "史杰鹏说,应该允 许甚至鼓励方言发展,以便为通用语提供词汇数 据库. 观点 专家:方言被边缘化不利于汉语发展 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 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第
24 课《打碗 碗花》原文的 ' 外婆'被改成了 ' 姥姥'"一事,上海 市教委
6 月23 日发布处理意见,要求将课文中的 " 姥姥"一词恢复为原文的 " 外婆". 同时,相关部 门和机构对此事致歉. 据上海市教委新闻办官方微信消息, 上海市 教育委员会发布 《 关于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 外婆"改"姥姥"一事的处理意见》. 意见指出,6 月20 日,网络舆论关注 " 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上海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第
24 课《打碗碗 花》原文的 ' 外婆'被改成了 ' 姥姥'". 上海市教委 了解有关情况后, 要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 教育出版社查清事实,向公众说明有关情况,并进 一步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是责成市教委教研室会同上海教育出版社 迅速整改, 向作者和社会各界致歉, 并与作者沟 通,将该文中 " 姥姥"一词恢复为原文的 " 外婆"一词,同时依法保障作者权益. 二是按工作计划,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