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9-07-13 |
1216 -1350 年间多达近700 所[
8 ] ( P. 3).黑死 病后 ,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 ,人均社会财富占有量较以前增多了,人们乐善好施也更为普遍 ,乞丐 所到之处都能被给予施舍和款待.此时 ,修道院和教堂在慈善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教会人员为穷 人、 无依靠者,甚至病人提供吃 、 穿、住、用,也为他们积极募捐 .但到了
16 世纪, 旧有的济贫方式已不 能化解新的社会问题 ,赞成教会慈善的旧感情大大减少 .同时, 推动公共世俗官方进行救济管理的趋势 却正在加强. [ 4] ( P. 10) 都铎时期 ,英国济贫正由神恩走向世俗 . 黑死病后农业生产的剩余产品极大的丰富使工商业在15 、
16 世纪欧洲范围内充分地活跃了起来.各 地间互通有无的数量和或种类大为增长,远程贸易的丰厚利润和风险使商人们开始重视资本积累.15 世 纪英国毛纺业的发展便是对欧洲大陆市场的积极反应 ,具有冲击性的英国圈地运动正是租地农场主适应 市场和具有资本观念的体现. 这场革命是由部分土地所有者对他们土地观念变化所推动的,他们日益把 它视为一种资本而去开发 . [
1 ] ( P. 61) 同时 ,物价革命使部分依靠王室薪水和从租地农场主获取地租的贵族 无心维持众多侍仆的炫耀式生活,他们更无心承担济贫善举,部分为维持体面生活的贵族、士绅也被迫加 入逐利大军.因为对于这一时代的封建贵族来说, 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力.因而,把耕地变为牧羊场就 成了他们的口号. [
9 ] ( 第786 页)中世纪由富人主导的世俗基督济贫遗风自此开始丧失,由富人承担的消减 社会紧张的基督济贫机构也大多开始破产 .以前真正的穷人未被充分救济,现又增添了由农场主圈地而 出的农民、 贵族家中被遣散的侍仆等新的穷人.流浪大军壮大,这一时期便形成了英国历史上马克思所称 的 流浪时期 [
10 ] ( 第63 页).修道院和慈善院已无力再收留新增加的穷人.贫困问题的解决在
15 世纪末 和16 世纪初的英国已不能由教会来承担 ,社会秩序呈现紧张状态.基督信仰岌岌可危,解决贫穷问题迫 在眉睫.基督教人文主义者首先站出来就贫困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方案以维护基督尊严. 基督教人文主义者首先就穷人进行区分.他们把因懒惰而导致的靠施舍过活者斥为对社会的破 坏,是对神恩的不敬 .他们认为懒惰 是对全体国民利益的侵犯 ,是对国家经济资源的消耗,是对此时神 恩信仰的滥用, 是对新的美德概念的否定.而新美德概念的显著特征是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勤奋工作、 遵 守纪律和增加生产 [
11 ] ( P . 126-127).如何消除穷人和懒汉呢 ? 那就是劳动 .对于身体较好但不习劳动 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指出 : 如果一旦通过锻炼 ,做老实的工去养自己, 干结结实实的粗活 ,倒 无须担心挺不起腰杆做丈夫. [
12 ] ( 第21 页) 基于对懒散的攻击, 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主张对贫困者进行区 别以救济真正的穷人 .他们的目的是减少因诸多原因带来的贫穷和社会罪恶 ,因为这些是对基督的亵 渎.对于值得救济的穷人 ,他们试图通过济贫方案来解决, 由基督教人文主义者提出的济贫方案是以区 别、 理性化和世俗管理等为特征的[ 11] ( P. 137).基督教人文主义者抛弃了中世纪贫穷神圣的观念 ,但他 们仍继承了视财富和贪婪有罪的传统, 如莫尔对圈地运动的肇始者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12] ( 第21 页). 由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极大地冲击着旧的社会观念. 这场宗教改革为具有世俗济贫特征的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