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2019-07-14
17 古诗两首 ――西师版十一册五单元《17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中国被称为 诗的国度 ,与古诗词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中 唐诗 作为中坚力量, 体现着诗歌的尽善尽美.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这些诗歌的文化价值,改变以往只注重 诗歌表面意义的理解和文言文的白话翻译,是我们现在应该深思的命题.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 送别诗 ,这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很能体现当时的时代特点――不管 从空间和时间上,古时候的送别和今天的送别是有巨大差别的.时间方面,动辄几个月,甚至几年 或更多的时间的分离,让友人之间刻骨铭心;

空间上,少则几百公里,甚至上千或几千公里的距离, 使得人们只能 登高望远 , 也只是两眼茫茫. 再加上作者的处境不一, 更表现出诗歌情感的多样性. 所以,本课的教学,我切入重点便是两首诗背景、情感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同是 送别诗的不同味道. 设计内容: 1.内容为西师版课标实验教材十一册第五单元《17 古诗两首》 . 2.课型:新授课. 3.教材范围为

75 页至

77 页. 4.本课教学的重要知识点为: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体会诗篇中送别时的情景交融,理解古时 送别和今天的巨大差异,感受友人送别时的深情厚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会背诵.

2、结过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了解诗歌的大概事由.

2、对比学习,感受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芙》诗作者要表达自己内心的坚守和心地纯洁的情感.

2、理解《送》诗作者与友依依惜别之意.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的重点字词,体会诗歌的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两首 送别诗 在情境描写上的区别,从而体会两首诗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课件展示:送别) 师:这个题目,会使你想到些什么呢? (可以是以往学过的送别诗,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分别情境……) 师:今天的送别的古代的分别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呢? (老师小结:古代的送别,因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跨越,使得分别之人更加的依依不舍和刻 骨铭心. ) 师:引出课文,板书课题(17 古诗两首) .

二、 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

1、小组合作思考,两首诗分别写出了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去哪里? )

1、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2、 学生汇报. 《芙》诗中,重点理解送辛渐是去往 洛阳 而不是 吴 ;

《送》诗中,重点通过 朝雨 理解送别时间是在 清晨 .

三、 体会情境: (课件展示:

2、两首诗中,送别时的情境有什么不同?找出相应的诗句,并用

一、两个词语概 括. ) 《芙》诗中,通过理解 寒雨 、 孤 的意义,体会当送别时 凄冷 的气氛,感受到作者就 如同楚山一样的 孤独 . (板书 凄冷、孤独 ) 《送》诗中,在理解 朝雨 洗去尘土的基础,体会 客舍青青 是因为 柳色新 的缘故, 新绿的柳色映照得客舍也充满生气,感受当时 清新、自然 的气氛. (板书 清新、自然 )

四、 对比理解: 师:同样是送别,同样是在清晨,也同样是下着雨,为什么在景色的描写和感触有如此大的差 距呢? (在学生体会之后,展示出有关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芙》诗背景:作者因为朝中大臣诽谤,遭贬,非议颇多,一个人身处异乡, 凄冷,孤独 . 《送》诗背景:作者送元二去安西赴任,因而表现出了愉悦,所以气氛 清新、自然 . 师:所以,两首诗的前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正应了王国维的那句话: (课件展示:昔人 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景交融,写景也是为了抒情.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