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 2019-07-14 |
25 万 元赠予中国美院设立潘天寿教育基 金.她对孩子们说: 这些都是民族的, 人民的.而那时的朱仁民正怀揣
300 元钱拄着拐杖行走在西湖边, 连五块 钱的浴室都舍不得住, 就睡在柳浪闻 莺公园躺椅上过夜, 思考着他的 心灵 生态、 自然生态、 艺术生态 的宏大主 题.海纳百川, 他们母子俩都拥有特 别包容的精神世界, 如李清照词所云: 天接云涛连海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 佛梦魂归帝所……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那股风是 承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风, 也是 他的家风;
那个梦是今天正在变为现 实的中国梦, 也是潘老师曾经的梦. 所以, 才会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 云帆济沧海 走向世界的朱仁民! 普陀中学校长曾评价 潘老师是 普陀中学的校魂 .她将所有学生当 做自己的儿女, 有时比自己的儿女还 疼爱.国家财政部的李部长回忆当年 裹着潘老师赠送的一件旧棉袄到北 京, 温暖一生.可李部长怎能知道这 是潘老师家中唯一的棉袄, 此时朱仁 民和哥哥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冻得颤 抖.家住虾峙的乐局长冬天没袜子 穿, 脚冻得僵硬, 潘老师将补过的袜子 从儿子脚上脱下送给他, 而朱仁民只 能偷偷的在鞋里塞厚纸才晓得自己还 有两只脚.潘老师默默的把陪嫁的樟 木箱改成小板箱送给去杭州读书的方 楠, 后来成为画家兼作家的方楠是否 知道这是潘天寿大师曾用过的家具? 难怪他的画笔和文字添了许多灵气! 朱仁民在文章中写道: 自我离家 闯荡世界, 母亲的心没有一天不寄附 在我身上, 浪峰谷底、 天涯海角没离开 过.一年三百五十个长途电话, 牵挂 担忧我这个双眼绿血血的野兽, 几十 年如一日 我歪扭着的精神屋梁全靠 母亲微微的支着, 母亲一根精神蜡烛 全靠我悠悠的点着. 字里行间渗透绵 绵不绝的母子情深, 比老舍 《我的母亲》 的文字还要直接穿透震撼我的心扉. 文字只能打动心灵, 先生之风山高水 长 , 潘老师的人格魅力简直感天动 地!那晚我读得泪盈于睫, 真想打一个 电话与作者交流我此时的心情, 表达对 潘秀兰老师 高山仰止 的敬意. 这些年我常去宁海.我去过潘天 寿广场在潘老的塑像下留影, 也去过 冠庄潘天寿故居, 最后一次见到阔别 已久的潘老师.以后我去广场会对潘 老说: 你的外孙真棒, 不仅是他的国画 他的书法他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他的 思想与情怀.我默诵在我心中蓄积已 久的朱仁民的一段话: 这个时代愁的是精神;
愁的是如 何将煌煌千年的正气和灿烂拭去其厚 厚的尘蒙, 奉还给已经迷惘苍白的孩 子……中华有幸, 这一精神在这一盛 世得到了最大的宏扬空间.我意识到 这是近代史以来民族文化复兴难得的 好时机.时代让我赶上了一趟末班 车, 我惊不了天、 动不了地, 泣不了鬼、 乐不了神, 然而我当不了脊梁作根鱼 刺也罢.我将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想 象, 以极端的人文、 自然、 生态和实用 主义方式营建成功性的大地艺术作 品, 让民众能直接享用和感受的艺术 作品. 谁说艺术家只生活在象牙塔里? 谁说当代艺术家颓废、 灰暗、 只追逐个 人名利, 不顾国计民生?朱仁民六十 年的流金岁月与人民同甘共苦, 与国 家民族荣辱与共, 与时代同呼吸, 与世 界共悲欢, 如屈原所言 虽九死其犹未 悔 .他获得与共和国同龄的十大杰 出人物称号, 当之无愧! 是的, 朱仁民不愧是大地艺术 家.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做的 比说的写的多的多, 家乡情结、 爱国情 怀、 人生信念伴随着他在实现 自然生 态、 艺术生态、 心灵生态 具有开创意 义的道路上大步流星走着.他的超人 毅力、 非凡才华, 铮铮铁骨的形象以及 他的艺术追求让我深深钦佩与感动. 收到一期 《文化昌国》 , 打开扉页 便看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专题 信息: (意大利) 为中国著名艺术家、 浙 江大学景观艺术研究院院长朱仁民在 维罗纳设立了展馆. 由联合国粮农组 织牵头, 为一位中国艺术家建立长期展 馆, 在意大利还是第一次.开馆仪式嘉 宾云集, 盛况空前. 《甲子碎片》 动情地 讲述了作者此行的过程与心情: 一只飞机呼呼飞了十三个钟头, 坐了个十三点一样的我.头等舱,领 导和有钞票人坐坐的, 实际上是半困 半坐, 沙发摇下来眠床一样大,掰脚掰 手捂在那里困觉,惬意足了.空中小 姐面孔玉石雕出来一样,雪白粉嫩,透 明铮亮, 嗲声嗲气, 问我需要什么尽管 讲,态度好得我发了昏, 像我这样荒山 野岭爬出来农民工怎么受得起这么好 看小姐的这么动人的微笑. 罗马!小辰光看过那场吓煞人的 电影 《夜半歌声》 , 里面有一句唱, 到老 刻在心里没隐掉―― 瞧吧!黑暗已 经去了, 光明已经来到古罗马的城头, 古罗马的城头 !那时候我不知道什 么叫古罗马, 后来读书晓得了那个叫 文艺复兴的事体, 伟大得让我三日两 头把头颈梗拉得鹅一样长, 朝着西面 方向眼乌珠直白头盯着看了很多年. 就是上回说的联合国那个面孔生 得饼干箱一样的老头, 去年到的中国, 八个部委领导围着他,摸来摸去,摸到 我浙江大学艺术馆,看了半天饼干箱 毫无表情, 写了句留言叫家里的领导 们弄不懂―― 感谢朱仁民大师, 他是 中国的雷昂纳多 ・ 达芬奇 写完回去叫 来几个光O头的、 绿眼红头发的欧洲 艺术、 设计界权威考察了我整整半年, 烤番薯一样真的把我烤熟了. 按照惯例, 出席这么大的典礼, 获 得如此高端的荣誉, 一般人免不了私 心窃喜, 受宠若惊, 以谦卑的姿态说一 些应景的话, 如 感谢 之类.而朱仁 民则是气定神闲, 口无遮拦, 用俏皮话 开头, 一大篇都是幽默、 诙谐的舟山口 语, 既有对自己的调侃, 也有对人情世 态的揶揄, 说东指西, 信马由缰, 南腔 北调, 寓庄于谐, 有时甚至会扮一个鬼 脸, 令人啼笑皆非, 又恍然大悟, 比听 相声还要过瘾.但是他的话是真诚 的、 坦荡的, 不卑不亢, 落落大方, 举手 投足之间, 有张有弛, 从容自如.最难 能可贵的是他的自信, 这样大的盛大 场面朱仁民仿佛多次经历过, 又仿佛 是第一次.他一生就行走在广袤的天 宇与浩荡的大海之间, 听惯了潮水拍 岸的掌声与天风海涛的欢呼, 对这一 切他感到自在与自然, 而舟山方言正 好十分贴切地表达他此时此刻的感受 与心声, 原来人最眷恋的是故乡故土, 最亲切莫过于乡情与乡音啊! (本文有删节) 穿越世纪的祥云华彩 ――读朱仁民 《 甲子碎片 》 读书吧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