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 2019-07-14 |
甚至 《茶馆》 里的康顺子, 第一幕时 才15 岁的少女, 还坚持演到
1992 年的 告别演 出 , 她年过花甲, 依然那么动人. 胡宗温大姐开朗, 身体好, 很多年前我曾开玩 笑地说: 将来我们这些人的悼词都要你来念! 但 想不到的是, 步入老年, 宗温大姐病痛缠身, 她坚 持抗争多年, 令我心伤难已. 其他经验较少的年轻演员们, 像宋凤仪、 狄辛 在焦菊隐先生的启发下, 都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 的成绩.有时焦先生些许点拨: 你这个人物此时 此地该怎么活动?演员就依照真实生活的规律去 体现了, 逐步开窍, 人物成型. 我演得不像前两个戏那么顺, 在 《夜店》 里遇 到了困难.我在戏里演全老头, 首先, 焦菊隐先生 第一次得知演员名单, 见到我时, 就直觉地说他有 些意外, 他脑子里这个人物应该是另一种样子, 没想到会让你这个高大身材的演员来演这个角 色 .全老头是依据 《在底层》 的游方僧鲁卡改写 的, 但和鲁卡完全不同, 反面人物被改为一个乐于 助人的老头.焦先生将就我这个 材料 , 要求我 在形体上做很大的改变, 要极度驼背, 造成身材尽 量缩矮.我依照导演的意思做了, 但也只是形体 的一些变化, 由于我年轻, 太缺乏社会经历, 而改 编的剧本又把这个角色处理成带有点抽象化的哲 人或预言家的色彩, 所以我最终没能演出一个具 体的、 生活中有 的人物来.戏演出后的座谈会 上, 石岚曾建议, 是否把全老头处理成一个卖艺打 拳的, 排戏已结束, 焦先生对此也未置可否.这是 我一个不成功的角色. 但我这次和焦先生合作, 收获是多方面的, 对 我演剧道路的走向有很重要的影响.原来对焦菊 隐先生不了解, 后来逐渐知道他曾做过中华戏曲 学校校长, 那可是北京两大京剧科班之一, 后又留 学法国, 专攻戏剧, 获得文学博士, 抗战伊始, 回国 一直在大后方重庆国立剧专任教.这些也只是对 他经历的简单了解, 让我惊异的是他担任 《夜店》 导演工作时所做的一点一滴. 使我印象很深的,不只是焦先生的导演处理 手法和对演员表演的引导,还有他对剧本和舞台 美术的细微关注.柯灵、师陀改编 《在底层》 , 把人物、故事中国化 (现在习惯称为 本土 化 ) ,剧本写得很生动,但焦先生不满足,在 排戏过程中,花了很大精力调整、修改剧本,甚 至把第三幕的结构打散重组.演出证明,修改后 节奏更鲜明了. 《夜店》 的布景设计王蓝 (后名江里) , 是一位 非常优秀的画家, 他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 把这 个鸡毛小店设计为很真实的景, 有床铺, 还有上下 铺、 小阁楼, 拥挤、 脏乱.全剧只有这一个景,从 开始排戏就在排练场搭起了很实在的代用景.准 备演出了,有一场戏,赖皮匠的老婆一直病卧在 很窄的床铺上.画景时,王蓝在墙上画出碾死臭 虫的血迹,画得非常认真细致,但焦先生指出: 你不能这么抹,因为病人长期躺在铺上不能动, 血迹只能在病人伸手够得着的地方,而且要顺着 手的动势方向,这才更真实.其实像臭虫血这些 细节,台下的观众可能根本看不清,但焦先生对 这样的细节都要求得很严格、很具体.这诸多细 节真实融合起来,就营造出一个生活气息浓郁、 别具意境的场景. 人们公认新中国成立之后, 焦先生导演的 《龙 须沟》 奠定了话剧的现实主义基础, 但这个根基早 在1947年焦先生导演的 《夜店》 就已经形成了.我 想说, 焦先生对戏剧的创造和探索, 从来不甘于平 庸, 总要做到极致, 不容忍任何舞台上的概念化、 虚假造作的演剧风气, 营造出 一片活生生的生 活 的人物和场景, 打造了一部现实主义的卓越戏 剧. 《夜店》 的演出在北平引起了震动!虽然我的 角色还是显得 平庸 , 但我对戏剧美学有了新的 体会, 那时感受朦胧, 但受用终生. (摘自 《烟雨平生蓝天野》 ,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 联书店2014年12月出版) 第一次在焦菊隐指导下演戏 蓝天野 罗琦战争小说一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弱 项, 对于当代作家来说, 这实在有些愧对 20世纪以来中国惊心动魄的历史, 这100 多年里, 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 也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 我们通 过八年抗日战争, 在血与火中挽救了中 华民族, 这一切应该够作家们好好讲述 一番. 作家们并非没有讲述, 几乎现代战 场上的每一个战役, 都在当代小说里留 下了印记. 可是我们没有因此而为世界 文学留下讲述战争的经典性作品. 作家 们也在反思这个问题, 他们对照一些写 战争的经典作品, 比如托尔斯泰的 《战争 与和平》 、 肖洛霍夫的 《静静的顿河》 等等, 反思中国战争叙事的不足, 于是惊呼 我们要写战争中的人性, 或者我们要写 反战. 不少作家照着这样写了, 写出来的 小说虽然与过去的红色叙事模式大不一 样, 但仍然让人感到不满足. 因为这样写 尽管脱开了过去的模式, 但又陷进了国 外战争小说的模式, 与我们自己的战争 经验有着一层隔膜. 所以在我看来, 当代 战争小说要有所突破, 首先必须从自己 的战争经验出发, 必须守卫在自己的战 场上. 最近, 我读到几部战争小说, 欣喜地 发现了突破的因素. 一部是何顿的 《来生 再见》 , 这是一位未上过战场的作家讲述 家乡当年抗日的故事. 何顿的最可贵之 处是他的真诚. 他不像以往的战争小说, 作家书写抗日历史时, 总会端着一个姿态, 仿佛是在向英雄 致敬, 向侵略者泄愤. 何顿完全凭着自己的真诚感觉, 去书 写他所认知的从当年战争中走过来的士兵. 另一部就是我 要特别推荐的施放的长篇小说 《弹头十字架》 , 这部小说写 的是30多年前发生在南方边境上的一场局部战争, 施放的 写作姿态同样也是非常真诚的. 他的真诚是面对自己的战 争体验的真诚, 因为他曾经参加过那场战争, 另外他还真正 零距离地接触到了那些从战场上回来的战士们, 他很真实 地传达了这种直接来自战场上的体验. 《弹头十字架》 几乎无视战争小说中的既有模式和规 则.阅读以往的战争小说,多多少少都能感觉到各种有形 无形的模式和规则对于作家有意无意的约束和干涉.但这 些模式和规则在施放这里都失去了效果,因为施放惟一遵 循的就是战争中的真切体验.小说的结构就来自那场战 争.小说写的是那场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下的防御战阶段. 敌我双方各自占领着山头,两军对垒相距甚至只有数十米 远.我军利用沿线的自然山洞和人造坑洞,每一个山洞或 坑洞就是我军的一个哨位,战士们守卫在哨位里,不让敌 军逾越寸土.施放直接将这一战争形势转化为小说结构, 他以四个哨位和负责军需运输的军工班、炮班以及连部为 点,以战地的电话为线,将这几个点连接起来,这是一种 散点透视的结构,作者的叙述在几个点之间不断地跳跃, 非常真实地再现了战地场景.正像作者真实地描写到,战 士们在那种酷热、溽湿、封闭的环境里不得不裸露着身 体,我们读到这些真实描写,必然会被战争恶劣环境下战 士们的遭际而揪心.但作者的叙述还涉及到另一层真实 性,这就是真实地裸露出战士们在战争状态下的精神和心 理.这种真实当然不仅仅是指一种客观的真实,一种自然 主义揭露战争之恐怖的真实.这种真实还包括一种主观的 真实. 这种主观的真实是指作者在主观上对于战士的充分 理解和敬佩. 小说的精神价值就是蕴含在这种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 真实之中的, 因此这是一种伟大的真实. 这种伟大的真实通 过一点一点的细节表现出来. 比如小说中写到廖成先在大 雾弥漫时趴在洞口, 隐约发现前方数米远有敌人的动静, 他 扣紧扳机, 一旦出现异常, 子弹就将发射出去. 且看施放是 如何写这个食指紧扣扳机的细节的: 他发觉, 右手食指又 酸又麻, 食指扣着扳机, 扣了几个小时了. 这根食指好像不 是他的了. 它是夜的食指, 战神的食指, 喜怒无常的魔鬼的 食指, 随时都有可能违背他的意愿. 没有战争的切身体验 以及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再有想象力的作家也写不出这样 的细节. 在这种伟大的真实里, 我们能够读到作者施放对于战 争以及战争中的人性的深刻见解. 比如他写困守在狭窄哨 位里的战士们时, 并没有像有些战争小说那样, 刻意要写他 们如何具备阳刚之气, 如何具有英雄气概, 而是写军人们在 狭窄的哨位里如何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非常具体的困难, 比如7号哨位的肮脏, 洞里充斥着垃圾和粪便, 缪去棠等人进 来后就被熏得呕吐了.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