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 2019-07-14 |
在红日的光辉照耀下, 战士们登上 孟良崮的山头, 挥舞起了胜利的红旗. 《红日》 出版以后, 父亲拿了一笔稿费, 他把其中的大部分
3 万元交了党费. 我曾问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亲说, 一是有 人常问他这么多钱怎么用 (那时一般人的月工资就几十块 钱) , 使他心里不舒服, 二是, 他真的相信共产主义就在明天, 要那么多钱也没用, 于是就交了公. 《红日》 的出版, 使父亲的 名字蜚声文坛, 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磨难. 文革 时, 《红日》 成了一株大毒草. 小说中对解放军失败的描写, 对张灵甫 骄横狂妄的描写, 都成了他丑化人民解放军的罪名, 父亲也因 此遭到轮番的批斗. 所幸的是, 《红日》 今天依旧闪耀着它的光 芒. 作家莫言说, 《红日》 一开始写悲观, 失败, 我觉得很不舒 服. 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后, 才知道当初那些让我看了不舒服 的地方, 恰是最有文学意义的描写. 文革 结束以后, 父亲又重新拿起了笔. 虽然已到古稀之 年, 但他仍然信心满怀地在创作. 每当他写好一篇文章或小 说, 总要我们孩子先看, 要我们提意见. 我们也常常对他说, 我 们是你的高级读者, 通过我们这一关, 拿出去一定没问题. 他 也知道传统的小说写法已不能适合当代读者的需求了, 他也 开始尝试着新的创 作手法, 再次赢得读 者.
1985 年, 父亲发 表在 《小说林》 杂志 上的短篇小说, 获得 了当年该杂志的优 秀小说奖. 父亲曾在 给我大姐的一封信 中说, 他要珍惜晚年 的光阴, 写出更出色 的作品来. 去世前三个月, 父亲发表了中篇 《狭路相逢》 . 报纸 上介绍说, 这部小说扣人心弦, 人物呼之欲出, 再现了抗日战 争年代的历史风云, 气势磅礴, 描写生动, 可与 《红日》 先后辉 映. 老作家柯灵当时还特地把介绍这篇小说的剪报, 千里迢迢 的寄到美国给他看. 在美国发病以后, 用笔已经很困难, 但父 亲仍坚持完成了一篇回忆新四军生活的文章, 这是他一生中 最后一篇文章. 他一生写作, 写到了生命的最后. 小时候, 我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深. 他很少在家, 不是外出 写作, 就是到外面搞 四清 去了, 再后来, 文革 开始, 他就被 隔离关起来了. 我们接触不多, 父子间很少亲热, 自然有点怕 他. 记得小时候, 邻居常叫我 小吴强 , 我就皱起眉头, 模仿他 的表情. 而真正对父亲的认识, 是在 文革 开始以后. 1972年5月, 父亲解除隔离回家. 当时, 我和在同一所中学的三姐正在 拉练 途中, 被通知临时回上海一趟. 这次见到父亲印象很 深. 我看到的父亲, 是一个穿着旧衣服, 黑黑瘦瘦的小老头, 完 全不是我小时候记忆中那种神气的模样. 那时, 我还常看见 他, 参加挖防空洞的劳动回来, 满身泥水, 步履艰难地走回家, 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文革 期间, 父亲被说成是叛徒, 特务, 死不改悔的走资派. 父亲曾与张春桥面对面的一起办公, 他对 张春桥脱离群众有看法, 在 文革 中, 被人 揭发 了出来. 张 春桥知道后, 恶狠狠地说,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