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2019-07-15

6 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 如Segoviano and Lowe (2002) 、 Catarineu-Rabell et al. (2003) 、 Kashyap and Stein (2004) 、 Gordy and Howells (2004) 、 Goodhart and Segoviano(2004) 、Taylor and Goodhart(2005) 、Saurina &

Trucharte(2007) 、Repullo et al. (2009)等.关于新资本协议顺周期 性的相关讨论,促使巴塞尔委员会采用平滑风险权重函数、鼓励银行 使用跨周期评级法等方式对其顺周期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由 于缺乏实证研究, 理论和实务界对新协议的顺周期效应可能对经济发 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少人认为,通过新协 议的第二支柱、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等方式,可以将其控制在合理 的范围之内.

(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主要研究进展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使人们深刻体会到了金融体系顺周期 性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资本监管、会计准则下的贷款损失 准备计提和公允价值准则等外部规则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计量和 短期激励机制等内部因素的交互作用, 对危机前的信贷过度增长和金 融失衡扩大,以及危机发生后市场的急剧下跌、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 缩,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危机发生后加剧了市场的恐 慌性抛售和流动性紧缺局面,形成 价格下跌-市值缩水-资本减少- 抛售-价格继续下跌-流动性短缺与信贷紧缩 的恶性循环,推动了危 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深化.正是这次危机的发生,使人们对资本监管、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公允价值准则等外部规则所造成的顺周期性及其 危害迅速形成共识,并一致要求尽快提出解决方案.2008 年4月,

7 金融稳定论坛(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前身)在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全 面分析后, 向七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提交了重建全球金融 体系的一揽子方案, 将缓解顺周期问题作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一个 重要方面,组织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巴塞尔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 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CGFS, 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 、国际会计 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国际组织, 成立了四个专门的工作组,分别研究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激励机制、杠杆率与估值管理的顺周期性.二十国集团于

2008 年11 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也将顺周期问题列为 华盛顿行动计划 中需 解决的五大问题之一, 并要求金融稳定论坛与其他国际组织成立联合 工作组,研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金融稳定论坛随后发布了关于 改进金融机构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并在

2009 年4月二十国集团伦 敦金融峰会召开前夕,提交了关于缓解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和杠杆率与估值管理三个研究报告. 二十国集团第一工作组在伦敦金 融峰会所发布的《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最终报告(G20 2009) , 采纳了金融稳定论坛提出的大部分建议. 该报告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 效应作为此次危机发展和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其对国际金融体系 改革提出的

25 项建议中,就有

6 条建议是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 缓解金融体系顺周期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

2009 年2月发布的《危机的 教训:未来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和流动性管理》 (IMF 2009)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