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 2019-07-15 |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
70、80年代,英国金融行业因缺乏竞争活力而面临进一步丧失在全球领先地位的危机.
为挽 救颓势,在过去的20年中,英国进行了两次重大金融改革,即1986年以金融自由化为特征的 第一次金融 大爆炸 和90年代末以混业监管体系为核心的第二次金融 大爆炸 ,这两次 改革奠定了目前英国金融业繁荣的坚实基础. 最近几年, 一度被认为衰落的伦敦金融城迅速 发展,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昭示伦敦重新获得并强化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缩短了与美国的 距离,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纽约华尔街.特别是最近,随着伦敦交易所收购事件的演变1, 伦敦金融城2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伦敦金融城今天的成就,是英国近20年来对 其金融系统不懈改革和开放的结果. 在我国资本市场面临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重任务的 情况下,探讨英国的金融改革开放过程和效果,对我们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英国二十年金融改革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英国金融业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发展得益于许多因素, 如完善的法律体系、 开放竞争的市场 环境、适度而有效率的监管、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吸引力的税收安排以及充分利用技术 进步的优势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开放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监管这两个基本因素, 为市场流 动性和金融创新提供了根本保证. 而这一切, 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被称为两次大爆炸的英国 金融体系改革.
(一)第一次金融大爆炸形成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 1983年以前,英国证券行业实行分业经营,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自营等业务是严格分 开的,证券经纪实行固定佣金制,金融市场普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这种状况不仅使伦敦在 世界经济金融中的地位每况愈下, 而且不能为保守党政府当时大举推动的经济私有化和自由 化改革提供金融支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撒切尔政府实施了第一次金融大爆炸. 这次改革有一个常常被外界忽略的特征, 就是同时进行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也就是 在把国内金融企业推向混业竞争的同时,引入了外国金融机构.1983年,英国政府和伦敦证 券交易所签订了著名的Parkinson-Goodison改革协议,交易所会员同意在3年之内放弃固定 佣金制,同时结束自身的垄断地位,接受外国公司成为交易所的会员.该协议给了证券行业 3年准备期,于1986年正式实施. 在对内放松管制的同时, 英国向外开放了金融服务业. 对比大爆炸前后英国本土证券公 司的命运转变,就会发现这种巨大变革带来的双重冲击非常大,直接导致改革后几年之内, 从未形成混业竞争能力的英国本土证券公司毫无抵御能力, 几乎全部丧失了控制权 (见附表 1).可以想见,对英国这样拥有悠久金融发展史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当时这种景象 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关于第一次金融大爆炸的详细情况见附件1) 附表1:英国投资银行业所有权变化情况表 资料来源: 菲力普. 奥格,《绅士资本主义的死亡》. 然而时至今日, 改革所创造的开放竞争环境给英国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无论从伦敦 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地位、英国在金融产品领域的领先地位,还是英国本土机构的重生,都说 明了英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今天,伦敦证券交易所(LSE)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证券交易所,它不仅是欧洲债 券及外汇交易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还受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际股票承销业务.按市值计算, 伦交所是世界第四大证交所.按日交易额计算,伦交所全球排名第三(见附表2). 附表2: 2000-2005 年外国公司在伦敦证交所发行情况统计 年份 发行家 数 筹资额 (百万英 镑) 发行家 数 筹资额 主板市场 AI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