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 2019-07-16 |
27 年,贺优琳当校长的时间加起来就有
25 年. 我一直在 重点中学工作,刚当校长时还不到
30 岁. 采访刚开始,贺校长就谈起了 定位 问题. 一个人对自己定位一定要准,你喜欢什么工作,一定要选择好、坚守 好. 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热爱这个事业,才会有所作为. 虽然中间 有些机会可以离开学校,但我感觉自己的位子还是在学校、在教育. 我喜欢 学校,喜欢和教师、学生在一起的感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老贺给人的感觉很深邃,又很明媚;
有静气,更有底气. 在他身上似乎 特别有定力和能量.
1996 年老贺接手中山纪念中学的时候,学校的办学规模不大,从初中 到高中
6 个年级,只有
18 个教学班
1000 多名学生,办学能力在广东省
16 个重点中学里处于末位;
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也不稳. 曾是民国时期中国三 大名校之一的中山纪念中学,这时在许多人眼里充其量只是一个 老名校, 小学校 . 敢为天下先 ,贺优琳率先在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改身份用工为 岗位用工,建立 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的分配机制,实行教书育人能力、工 作能力、工作态度的多渠道综合评价,对于评价不过关的教师实行转岗. 有 些教师闹情绪,说教师换岗是砸教师的饭碗,想不通. 贺优琳说: 学校不同 于工厂. 工人造出了不合格产品只是经济损失,而教育上出'
次品'
,则是误 人子弟,马虎不得. 教不好,就该让教得好的人来教. 换岗去做校工,又不是 开除,怎么是砸饭碗呢? 你教好了,谁也换不了你嘛! 解放了人,就解放了 教育生产力. 贺优琳激活了纪中一池春水. 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贺优琳实施 借脑工程 . 与华东师范大学等 国内著名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聘请了陈玉琨等教育专家担任学校 顾问,对学校工作进行指导,论证、评估学校重大决策,形成了专家支持系 统. 学校与海内外名校组织了多个共同体,其中在珠江三角洲与执信中学、 深圳中学等
5 所学校组成一小时教育圈;
与省内韶关一中、 茂名一中等
5 所学校组成了教学共同体;
与华东师大附中、苏州一 中、北京四中等国内名校组成了教育协作共同体. 纪 中的教师百分之百参与交流学习, 百分之百参与科 研活动,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正在向研究 型、专家型、名师型的方向发展. 学校现任德育处 主任向琴与贺优琳同一年进校. 她说,这些年来贺校长总是在不断探索,每个阶段都有高的奋斗目标, 实现一个目标后他又会有一个更高的目标. 对此,贺优琳说: 目标就是方 向,有目标才有动力. 只有目标明确,学校的教职员工才会朝一个方向努 力. 学校要向'
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的目标努力,就不仅要抓好 常规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因为纪中培养的人不仅是现代社 会的适应者,更应是现代化建设的创造者. 纪中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拔尖的 创新后备人才. 让 中山精神 在学生心中生根,贺优琳对此坚定不移 一次高考后不久,一位家长提着
30 万元人民币现款,急急火火地走进 贺优琳的办公室. 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比我们赚多少钱都高兴. 这点钱请校长用来奖 励老师,我们一家太感谢学校和老师了. 这位家长是个生意人, 女儿原来书读得不好,3 年前好不容易进了纪 中,家长只希望女儿能顺利完成学业,没想到会有这样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样的故事和例子,在纪中可谓不胜枚举. 中山市的优质学生资源基本按地域分配,纪中并没有多少优势,但学 校却能做到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深加工能力强 . 从2005 年起,纪中高中 毕业升学率达到百分之百,且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占多数. 究其原因,就是贺 优琳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就是他坚持用 中山精神 激励学生成长. 因 为在他眼中,纪中不是为了升学率培养学生,而是为了国家养育人才. 贺优琳说: 在纪中,无论是第一名还是第一千名,在我眼中都是一样 的,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后备人才. 每个学生都像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一 时会被云层遮挡,可能会比较暗淡,但当他 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学生成绩出了问题,背后往往是精神 和素质问题没有解决好. 和自己的同学一 样,前面提到的那位女生入校后,首先经历 了汗水(军训)+泪水(孙中山屡战屡败、屡 败屡战的革命事迹教育)的入学教育. 接着 班主任找她谈话, 让她用一周时间对同学 进行观察,对自己进行回顾思考,使她从中 发现了自己乐于享受、比较懒散、意志力差 等不足. 然后校长和老师与她讨论什么是 中山精神 , 怎样才能达到 祖国高于一 切,才华贡献人类 的境界,让学生自己寻 找学习动力,树立人生高远的目标,从内心 焕发成长的渴望. 学校通过从体能锻炼、生活规律,到明 确课程弱项、薄弱环节一整套转化方案,帮 助学生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人变精神 了, 生活有规律了, 学习的成绩也赶上来 了,完成了由量到质的转化. 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 进取精神, 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 无比宝贵的精神遗产. 贺优琳认为, 中山 精神 强调民族自信,注重人格的精神,崇 尚理性的精神,注重团队的精神,特别具有 教育意义, 特别适合对人的精神和素质的 培养. 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了 中 山精神 的教育, 在语文和政治课的教学 中,把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和伟大精神加深、 拓展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