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2019-07-16

48 岁的王红双从小患小儿麻 痹症, 是二级残疾, 行动不便.她上有 80岁的婆婆, 下有两个儿子、 一个女儿, 一家六口人主要依靠丈夫在县城打零工 维持生计, 日子过得非常艰难.2012 年, 王红双一家因病、 因残、 因学等原因 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俺身体有残疾, 但俺觉得不比 别人差, 只要勤劳苦干, 生活一定可以好 起来的. 王红双说. 要想致富就得有技术, 精准扶贫开 始后, 脱贫责任组、 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 员多次上门了解王红双一家的实际情 况, 了解到她原先有简单的缝纫技术基 础这一情况, 考虑到她行动不便, 就把劳 动创业就业技术培训班开到了家门口, 通过积极协调, 她系统地学习了缝纫技 术. 2012年年底, 熟练掌握了缝纫技术 的王红双把家里的闲置房屋都腾出来, 在帮扶人员的协调下, 购买了缝纫机, 开 起了缝纫店, 帮人代加工衣服.刚开始 由于缺乏客户和订单, 她一筹莫展. 扶贫人员得知俺的情况后, 积极帮 俺联系订单, 解决俺的后顾之忧. 王红 双感激地说, 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 靠着 勤劳肯干, 她缝纫店里的订单越来越多, 生意越来越红火.2017年, 王红双实现 了稳定脱贫. 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让俺 摘掉了贫困帽. 王红双说, 贫困并不可 怕, 怕的是没有脱贫意识.为此, 她主动 找到村里其他几家贫困户, 开导他们转 变思想, 从 要我脱贫 变成 我要脱贫 , 并且让愿意干裁缝的妇女到她的店里干 活儿, 并传授缝纫技术, 让她们多一条增 加收入的渠道, 减轻家庭负担, 早日圆脱 贫致富梦. 脱贫靠勤劳, 致富靠奋斗.新的一 年, 俺要更加努力, 带领姐妹们用勤劳的 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也给俺的孩 子做一个榜样! 看着3个已经长大的孩 子, 王红双满脸幸福. 新年伊始, 已脱贫的农户在忙些什 么?有什么新的打算?

2 月20 日, 记者 来到舞钢市杨庄乡五座窑村和八台镇彦 张村, 入大棚、 进菜地, 亲眼见证冯胜晓、 张德兴两个昔日的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 力走上致富路. 不吃苦哪有甜日子 上午不到

10 点, 杨庄乡五座窖村冯 胜晓的香菇大棚里已经放了七八个装满 香菇的筐子, 妻子李彦平还不停地在菌棒 上采摘着香菇.不远处的锅炉棚里, 一夜 没合眼的冯胜晓正认真控制着火候 蒸袋 , 为今年的香菇点种做着准备. 今年是冯胜晓夫妇种植香菇的第五 个年头, 从2015 年开始种植的

7000 多 袋到现在的 2.6 万多袋, 刚刚

30 岁的冯 胜晓一年一个脚印, 走出了一条脱贫致 富的道路. 按一袋香菇净利润

3 元多算, 我今 年保守估计能挣七八万元. 冯胜晓指着 香菇棚旁边的空地说, 准备再建一个大 棚, 再扩种两万袋. 冯胜晓一家是2016年被认定的建档 立卡贫困户. 父母年迈多病, 孩子才1岁多, 家里有

6 亩多地, 实在出不去挣钱. 冯胜晓说起当时的难处直摇头, 日子总 得过吧, 人家能种香菇挣钱, 我为啥就不 能? 不服输的夫妻俩把原来打工的积蓄 全拿出来, 又借亲戚家一些, 总算把大棚 建起来了.两口子边干边学, 没事就往村 里老种植户的大棚里跑, 一边帮忙干活儿 一边问, 完了再回自己的棚里学着干. 那 年夏天学刺孔, 白天怕温度高, 我们就把 孩子哄睡放在三轮车上, 后半夜开始干, 干到天亮了, 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早哭醒 了, 差点掉下去. 说起当时的创业, 妻子 李彦平还满腹酸楚. 正是因为有梦想, 不等不靠踏实肯 干, 冯胜晓一家在2017年脱了贫.如今, 夫妻俩已是村里的香菇种植能手, 每年生 产的香菇远销广州、 桂林、 郑州等地, 供不 应求. 我这两年弄得真是不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