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9-07-17

240 多位优秀 硕士、博士生,8 位特级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 他们为学生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以自己广博 的专业学科知识吸引带领学生进行各类兴趣爱 好的深入探究. 学校的纪中讲堂定期会请国际 知名的科学、人文等专家学者为学生讲学,涉及 科学、人文各个领域. 就在前两天,我们的校友 向纪中捐赠了

10 台3D 打印机, 并且亲自为学 生做专题指导. 所以我建议在两岸四地人才合 作中,将我们的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的人才合作 放在前面,希望在四地优秀人才的合作交流中, 我们本土人才可以实现素质的不断提升. 人才 发展也要先建立小伙伴群,才能人以群聚,人以 贤集,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一起创业,这样 也有利于本土优秀人才的回流. 教育层面的人才合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我 们两岸四地的高校多多联合办学, 相互吸引教 育人才,实现教师资源的互补共享,学生双向交 流学习. 但目前我们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 出现了一些困惑,亟待有效的解决思路. 我作为基层的中学教育者, 每天都在希望 我们的孩子走出中学校门后,可以展翅翱翔,但每每耳闻目睹正当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折断翅膀,去为生存而艰辛生活时,总是感到痛心和惋 惜. 为何很多企业宁愿用低学历的年轻人都不 愿意用大学生? 为何越优秀的大学生毕了业就 越 优先生锈 ? 家长辛辛苦苦陪读十几年,孩子 毕业了,带着一纸学历却无助地成为 啃老族 、 老啃族 . 我所列举的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社会 满意、企业认可的人才都去哪儿了? 大学生应该 成为一个充满方向感和智慧的职场精英, 而不 是一个 移动的书柜 , 盲目的学奴 . 法学博士 竟然办不了离婚案,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 样的事情确实曾经在某政法大学 模拟法庭 里 发生过. 从我多年的中学教育体会来看,高校应 早日破解人才培养难题,既要仰望星空,培养学 术型专家,也要脚踏实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大 学教育应跳出教学的束缚,接上 地气 ,首先在 人才培养上做好校园与社会的衔接, 真刀真枪 地为我们各行各业培养人才, 为我们的人才合 作提供坚实保障. 高校培养的人才首先在综合道德人文素质 方面得是 全才 . 我一直呼吁中学的文理要分 科,以减轻学生的压力,给予他们培养自我兴趣 爱好的平台;

但我不主张高校过早分科. 大学的 前两年应该是综合化的教育, 应该以人文精神 为主导的,加强道德情操与责任担当的教育,再 以专业背景为辅助的学科整合教育. 尤其是理 科学生,很早就开始接受高、精、尖的自然科学 知识,忽略了基本的人文教育. 当一个科学家没 有人文精神的时候, 我觉得比没有科学本身更 加可怕. 而对于文科生,在积累人文知识的同时 不应忽略科学思想的具备. 其次, 高校培养的人才在适应社会进步经 济发展方面得是 专才 . 高校培养人才时应时 刻关注社会需求,与社会无缝对接,可以有对接 高度上的差异,但不可有对接方向上的偏误. 比如, 我国很多科研领域的技术含量已经达到很 高的水平, 但是奇缺能将这些技术落实到产品 上的人才,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员还远远不够. 当然,每个学校都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切忌 千 人一面 , 应该针对自己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规 格,科学地定位,然后各安其位. 如果可以,希望 政府能够从宏观层面给出权威的调查和数据, 来告诉高校当下社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 指导 高校在人才选拔时就有所侧重, 这样才能在人 才培养时有的放矢. 大楼易建,大师难求. 谁站在讲台前,谁就 决定学生什么样的未来. 所以,实现人才合作, 推动地方发展,高校首先应勇敢、积极地承担起 人才培养的责任,利用资源优势、智力优势和成 果优势,以更接 地气 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们 的人才合作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同时,高校以政 府及企业所不具备的国内外沟通交流的天然优 势,从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角度架构平台,在社会 紧缺人才培养上多创造新的机遇. 有了我们两岸四地兄弟城市的人才合作, 有了我们两岸四地高校担当社会责任培养人才,我相信我们两岸四地的 人才森林 会葱郁 繁茂, 生生不息, 成为我们地方经济的强大助 力! 祝此次中山首届 中山人才节 圆满成功! 希望两岸四地高校互通有无, 人才交流合作的 通道畅通高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