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18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1 2

2 0

1 9 年2月11日星期一 本版编辑∶贺小钢 编辑

邮箱: h x g @x mw b . c o m. c n 富贵闲人石磊绵绵密密落了一个礼拜的冷雨, 晨起, 一无惊喜地 阴寒莫测, 满天皆是酿雪意思.与友人飞车苏州, 同德 兴一碗白汤双浇面面, 顷刻暖过神来.作了半日的雪, 亦终于落下来, 细雪天气里, 风神凛凛, 晃旧书店. 平江街的旧书铺子里, 清版书不少, 拂尘展卷, 看 一套 《千金方》 .日本人的木刻版子, 极是清妍方正, 手 感无限大好, 边翻边叹, 唉唉日本人啊日本人. 友人拣书比我铿锵, 一册 《日中文化 交流史》 ,内镌伪皇宫陈列馆藏书印, 吼 吼暗爽了半天, 付了铜钿跟老板请求, 帮 我签字好吗? 侬年纪也一道写上可以吗? 老板着老派中山装,天寒,穿得鼓鼓囊 囊, 巍然一枚中山粽. 气概倒是一副老太 爷气势, 岁老先生, 四代经营旧书铺. 友人哄老先生, 侬自己也可以写书啊, 百 年老店了.老先生一口回绝, 写下来么, 变成白纸黑字, 将来赖也赖不掉了. 读古书, 看花, 生病, 问病, 吃莲花白酒, 吃福茶, 闲游, 闲卧, 闲适, 约人闲谈, 写楹联, 买书, 考古, 印古色 古香的笺纸, 刻印章, 说印泥, 说梦, 宴会, 延僧诵经, 刻 木版书, 坐萧萧南窗下. 十七日, 晴, 风. 午后往青云阁买毡履一两, 银二元 二角.往琉璃厂式古斋视拓本, 得造像拓本四枚, 云是 日本人寄售, 原石已出中国, 索价颇昂, 终以六元得之. 又至别肆买 《刘平周造像》 三枚, 《陈叔度墓志》 一枚, 银 二元.晚商生契衡来, 付与学资四十元. 十八日, 晴. 上午寄二弟信, 午后往琉璃厂买 《高肃 碑》 一枚, 《贺若谊碑》 全拓一枚, 《司马景和妻墓志铭》 全拓一枚, 共银三元五角. 夜王生镜清来. 夜齿大痛, 失 睡至曙. 十九日, 晴, 星期休息. 午后至瑞蚨祥买绸六尺, 二元. 至徐景文处疗齿, 取含漱药一瓶. 下午至琉璃厂买 《华阴残碑》 、 《报德玉像七佛颂》 各一枚, 银二元. 又 《爨 龙颜碑》 并阴全拓二枚, 墓志铭三枚, 共十二元. 念卿先 生来, 未遇.晚往季市寓, 饭后归. 买了七十年代的旧版 《鲁迅日记》 , 坐在安福路咖 啡馆内, 洗干净淘完旧书的脏手, 柠檬姜茶与芝士菠菜 蛋挞点心, 随便翻翻, 满纸是鲁迅先生的闲雅风致, 周 氏兄弟们日子过得真真妥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 , 士兵的日常生活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强制 性的, 如劳役、 巡逻以及工程, 另一部分纯属自身. 一个 炮兵对他如何支配自由时间做了如下总结: 喝咖啡、 写 家信、 抓虱子、 在床底下装捕鼠的器具.一个步兵的陈 述是: 在两次战役之间, 在二十次劳役 的间歇中, 他们看书、 打牌、 撰写小报自 娱自乐、 用德国军装上的扣子或者炮弹 发射后的引信管雕刻戒指、 擦亮炮弹底 壳. 顺便说一句, 法国士兵回忆, 跟他们 对阵的德国人普遍具有音乐细胞,某日晚上月亮一升 起来, 他们那边有个人就开始吹奏韦伯的一首柔板. 战 争结束后, 法国人发觉, 德国人命名法国的阵地, 用的 都是瓦格纳歌剧里诸神的名字. 掩卷不免兴叹, 连战场上, 亦是处处闲情逸致不绝 如缕. 此书是法国阿歇特出版社 日常生活丛书 之一 卷, 一百多卷之富, 对日常二字, 以及生活二字, 有大开 眼界的阐述, 堪做吾国吾民的生活教辅书籍看待. 蛎蚜山奇景 孔明珠 蛎蚜山在东灶港东北方向 海 里的黄海中,是一个天然两栖生物 岛.距今已有 年历史, 因盛产 牡蛎而闻名. 查资料还知道, 蛎蚜山 的神秘之处在于入水为礁出水为 山, 被当地人称为 沉浮山 . 然而没 去之前我依然无概念, 以为要爬山. 接我们的快艇速度很快地飞驰 在海面上, 浪花打湿了我们的衣衫. 茫茫大海中, 远处有桥, 我突然看见 了人影, 人不是在桥上, 是在水里. 怎么回事?我喊了起来, 你们看, 谁 在海里面行走啊? 好像有轻功一样, 水上飞! 游艇开到离岸几米换上舢板 船, 我们换上胶鞋, 落地到沙滩上. 导游说, 蛎蚜山到了.啊, 竟然是个 平坦的山!原来沉浮山就是这个意 思, 海水淹没时看不见, 海水退潮时 才显露出来,而顺着平坦沙滩往岛 中央走, 最高处就是礁石遍布, 长满 蛎蚜的山头.于是我与同伴们都稳 稳地大踏步行进在蛎蚜山上,而再 从大海上行驶的船上看我们,就如 同我们走在水中央. 蛎蚜山的 蛎 就是牡蛎的蛎, 当地人称牡蛎为蛎蚜,海门位于长 江与黄海的交汇处,长江注入大海 时带来的大量泥沙筑成近海处世界 上面积最大的牡蛎滩 (山) , 滩上有 一个腾空飞碟似的建筑,是正在建 造中的星级宾馆,它是根据潮汐的 高度来建造的, 保证不会被淹没, 淹 没了也许是密封舱,好想体验一下 星夜中在海里面沉睡,晨曦在海里 面醒转来的奇幻妙境. 滩上沙子很细腻,夕阳照射下 金波熠熠的沙滩, 图案多么美丽. 导 游指着沙滩上一个个稍纵即逝的孔 洞, 这底下有蛤蜊、 小沙蟹、 黄泥螺. 同伴们像孩子一样瞬间来了精神, 弯腰大呼小叫,导游还教我们怎样 用脚踩泥沙, 逼迫蛤蜊露出真面目. 不一会儿工夫,本事大的人已挖到 一袋蛤蜊, 拍照时笑成返老回童. 晚上我们在海鲜饭店里用餐, 吃到了蛎蚜饼, 与在福州、 台湾吃到 的蚵仔煎差不离. 前面说了, 蛎蚜就 是牡蛎,蛎蚜山上的蛎蚜是长在礁 石上的, 每天退潮时浮出海面, 渔民 要趁着退潮去挖, 他们叫劈蛎蚜, 用 一把小刀, 把坚硬的壳撬开, 挖出肉 来, 放入肩上挑的木桶里. 而当年渔 民没有手表计算精确退潮时间, 危 险的事情容易发生.带我们去的海 门好年农庄主人张 妙霖告诉我们, 他的 亲舅舅就是因为去 蛎蚜山挖蛎蚜, 快到 傍晚时大家都离开 了, 可是舅舅为了再多挖一点, 没有 跟随众人一起撤退,待到海浪拍击 为时已晚. 远处的亲人看见他被困, 不断呼唤他赶紧把身上挑的蛎蚜桶 扔掉, 可是舅舅不舍得, 就这样, 舅 舅被浪头打倒葬身大海.这是一个 悲伤的故事, 听后我们都加快脚步, 貌似温柔的海水呀, 其实你很残忍. 显然蛎蚜山上这种小牡蛎与我 们在法国、 瑞典海边峭壁上看见附在 那里的大牡蛎不同, 现在那些天然的 牡蛎几乎绝迹, 大多改为养殖牡蛎. 回忆起来,我小时候吃过这种 蛎蚜, 宁波人叫它 蛎黄 , 没有壳, 用碎冰保鲜, 灰色的软得吓人, 在上 海小菜场是用手抓着卖给你的.吃 前冲洗一下,凉开水一过,蘸米醋 吃, 还要放生姜末. 妈妈一直关照不 能多吃, 贪吃要拉肚子的. 东灶港吃 到的蛎蚜饼就是蛎黄饼吧. 神奇的蛎蚜山, 再见了. 待到来 年夏天时, 我还要来玩一次, 最好早 点去, 争取往前一直走到蛎蚜山顶, 看见附在礁石上的蛎蚜,亲手劈一 只, 当场吃掉! 恬淡自适见本色 金圣华 傅译传人 罗 新璋文笔出色, 无 论译论译文,都是 上乘之品,为什么 他不在译余多事创 作?不写小说、 诗歌, 连散 文也不多见,曾经好几次 问过他,每次他都把问题 轻轻带过, 不是 我很少写 这样的文章 , 就是 我不 会写这样的文章 ,说时, 面带笑容,真挚诚恳而又 襟怀坦然, 既不自矜自夸, 也不自贬自抑,看来那么 适如其分, 淡泊自在, 真是 一个谦谦君子内心坦荡荡 而形诸外的表现! 《艾尔勃夫一日》 , 这 是个什么样的书名?看来 是个译名,艾尔勃夫是人 物? 是地址? 似乎名不见经 传,相信一般读者乍一看 都弄不清楚,又怎会受到 吸引走进书店, 打开书页, 看将起来呢?显然作者并 不在乎书出版后是否引人 注目(按目前的流行说法 是吸引眼球) , 这本散文集 之所以用书中一篇文章题 目作为书名,想来必然有 其独特的缘由. 《艾尔勃夫一 日》原来是罗新璋 的散文集,最近由 深圳海天出版社出 版,作为柳鸣九主编的学 者散文 《本色文丛》 之中的 一本. 打开扉页, 有短短的 作者介绍,除了一贯的生 平简介,竟然看到这样的 文字: 编有 《翻译论集》 及 《古文大略》 .辑有一薄本 《译艺发端》 , 坊间向来只 见夸夸其谈,自诩成就的 各色人等,例如香港某些 翻译教师在履历上自称为 国际知名翻译家 等, 哪 里有人把自己的作品贬为 一薄本 的呢?接着, 罗新 璋又加上这一段作 为结尾: 莫里哀在 《贵人迷》 里, 对散文 下过一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