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 2019-07-18 |
实际上,这是2015年 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年展的展名+主题+口号. 本次三年展由Lauren ?Cornell和艺术家Ryan ? Trecartin联合策展,虽然才是第三届,但已如愿成为了纽约顶尖的世界当代艺术展.它的 抱负好像还不止于此,本届三年展力求搭建一个多元平台,可以举办演出,出版诗集,赞 助驻馆艺术家、研究项目和网络视频系列等. ? 观众置身其中的确感觉到被 环绕 ,甚至有点眼花缭乱.展览中的作品浩繁而不失 精巧,让人时不时有种身处科技博览会或Tumblr的博友聚会的错觉.这种 异质性 在某 些地区的双年展上并不少见,往往是因为入选作品太过迥异,很难适时总结出一个有统一 内涵的表述.因个体观众的年纪、品味和刺激阀的不同,这种异质性带来的矛盾张力可能 成为一种干扰源,令人生厌,或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那些选择性强、敏感 的、具有批判性的人们应该去观展,但我建议把它看成是三个或多或少可称之为独立的展 览,以下就是针对这群观众按展览的吸引力由弱到强进行的分析和解读. ? 第一个 展中展 的关键词是: ? 响亮 、 闪亮 、 酷 、 年轻 .说它基本 等同于一份趋势预测报告并不奇怪,因为参展人中有自命不凡的K-HOLE和DIS,将他们的 艺术毫不讳言地等同或类比于咨询、广告和营销.这种手段更多是受Koons或Hirst的犬儒 主义影响,虽然安迪・?沃霍也曾戏谑过悲剧性反讽.这类作品符合媒体帝国VICE的逻辑,即 被视为 潮人 、 千禧一代 、 科技达人 比作品的实际内容更重要.K-HOLE此次的 广告宣传比他们制造的伪潮流Normcore还要愚蠢, ? 主打标语竟然是 资本主义的仇恨 , 荒谬可笑之极,简直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侮辱.广告宣传语倒还可以无视,一旦我们进入 博物馆内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但DIS带来的作品 《岛》 占据了整个大堂展厅, 想躲也躲不掉. 这样一款让人释放压力的奢华淋浴装置无疑会是观众自拍的热门 景点 ,同时也是红牛 赞助的DIScourse的宣传平台,请来的理论家中还有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 ? 这第一个 展中展 的戏法表现的是 后网络艺术 ,这个词虽已过气,但理还在. 二等奖(英文类)作品 (作者:安德鲁?韦纳 Andrew Weiner) 这种艺术若被批为自我营销实不为过,不仅如此,他们还大力鼓吹McLuhanite关于 互联 网改变了一切 的论断,根本无视数字化让已有的社会经济差异变本加厉.问题并不在于 后网络 这个词描绘了乌托邦的假象,而恰恰是它的反乌托邦性仅流于表面,姿态有余, 内涵不足.环绕观众于炫酷科技之中和探索这背后的究竟可是两码事. ? 作为一个艺术家,Trecartin将这一探索进行了下去,其深度超出了某些批评家所言. 他的作品看似杂乱无章,像是利他林副作用发作一般,但隐藏其中的却是他乖张的天才. 作为一个策展人,他和Cornell挑选出的某些作品离他自己的水准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Daniel ?Steegman ?Mangrané让观众戴上虚拟现实游戏头盔,感受用激光扫描完成的对遭 到破坏的巴西生态系统的再现(Phantom, ?2015), ? 但作者并未着墨于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重 重困境和尖锐矛盾.Josh ?Kline玩的是换脸软件,看似聪明,却弄巧成拙,让人一眼就联想 到装置艺术家Ed ?Kienholz作品的代表性特点(Freedom, ?2015).最有意思也是问题最大 的作品来自Juliana ?Huxtable,四幅由她出镜的取自名为《UNIVERSAL ?CROP ?TOPS ?FOR ? ALL ?THE ?SELF ?CANONIZED ?SAINTS ?OF ?BECOMING》系列的照片,配上Frank ?Benson 基于Huxtable原型创作的一个真人大小的3D打印雕塑(Juliana, ? 2015).这一作品用挑逗 和感官刺激的方式将非洲未来主义、黑人斗争、网络女权主义与当代跨性别运动结合在一 起,同时也展现了后福特时代身份政治的矛盾,个人风格的塑造无论多前卫都可通过 差 异商品化 而产生价值. ? 第二个 展中展 没有第一个那么显眼,却是本届三年展的 中流砥柱 ,作品大多 出自于北大西洋以外出生的新锐艺术家之手.新当代艺术博物馆2013年的展览 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