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 2019-07-29 |
2 前言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处 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间,是珠三角工业制造业重点城 市,目前有工业企业近
8 万家.
2015 年,生产总值突破
6000 亿元大关,进出口总额达
1 万亿元,全社会用电量 666.8 亿 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 483.3 亿千瓦时.同时,东莞又是 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地区,能源自给率低,经济社会发展面 临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低碳发 展是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 的 必然选择,编制《东莞市低碳发展 十三五 规划》 ,从战 略上和行动上指导东莞市的低碳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低碳发展工作,2015 年6月5日,市委十三届第
106 次常委会议传达朱小丹省长在莞 调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时有关指示精神并明确了贯彻意见, 要求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开展东莞市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编 制工作,使低碳规划与总规、土规、产业规划等有效衔接, 提升规划约束力.根据市委常委会部署,市发展和改革局深 入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决定精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 第五研究所赛宝认证中心(以下简称 赛宝认证中心 )用 一年的时间,通过全面分析我市低碳发展的条件和特点,进 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共同编制了《东莞市低碳发展 十三五 规划》(以下简称《东莞碳规》).《东莞碳规》借鉴了国
3 际、国内先进经验,结合东莞市实际,确立了 十三五 时 期东莞市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主要目 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可以作为东莞 十三 五 低碳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指导东莞市完成国家 和省下达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从而实现将东莞建设成为 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 的发展目标. 《东莞碳规》的编制依据包括: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 》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 》 《东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 案(2014-2016) 》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 》 《东莞市能源发展 十三五 规划(初稿) 》 《东莞市绿色制造工程行动计划(2016-2020) 》 《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规划》 《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 》 《东莞市湿地资源调查与规划(2009-2030) 》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2007-2020) 》 《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 》 《东莞市建筑绿色化实施方案》等4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在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低碳 交通、绿色建筑、林业碳汇、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低碳化发 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东莞市已经申请成为 国家生态文明先 行示范区 、 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 、 国家节能减排财政 政策综合示范市 等绿色发展示范,为东莞市 十三五 低 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低碳发展趋势明显.2015 年东莞市生产总值达 到6275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0.3:46.3:53.4(见图 1) ,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18.82 亿元、2905.32 亿元和 3350.85 亿元,第三产业比例比 十一五 末提高
5 个百分 点.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比重达 47.9%,高技术制造业为 37.2%.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 的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 业升级加快,智能装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云计算、 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低碳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 势.
5 (a)2010 年(b)2015 年图1东莞市
2010、2015 年三次产业占比 2.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2015 年,东莞全社会综合 能源消费量
3373 万吨标准煤,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0.539 吨标 准煤(2010 年不变价)1 ,相对
2010 年(按2010 年不变价 为0.691 吨标准煤)累计下降 22%,年均下降率 4.4%,超额 完成广东省下达的 十二五 节能目标.东莞市 2011-2015 年单位 GDP 能源消耗强度及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
1 《东莞市 十三五 能源规划》 初稿数据, 单位 GDP 能耗数据由能源消费量数据除以当年 GDP (2010 年不变价)而得.
6 图2东莞市 2011-2015 年能源消耗强度与下降率 3.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 降, 由2011 年1.58 吨二氧化碳/万元 GDP 下降至
2015 年1.24 吨二氧化碳/万元 GDP, 累计下降 21.5%, 年均下降率达 4.3%. * 2011-2014 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数据来自项目组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报 告.2015 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数据由项目组根据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考核计算 方法估算而得. 图3东莞市 2011-2015 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 4.工业领域减碳成效显著.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实 施了能耗 双红线 制度,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中心试点、国 家工业能耗在线监测试点、电机能效提升、国家节能减排财 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等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 水乡经济区
10 镇1港 造纸、漂染、洗水、印花、制革、 电镀等行业 两高一低 企业的全面整治和引导退出,工业 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减碳效果显著.截至
2015 年7底,已有
217 家企业能源数据接入市能源管理中心,实现了 能耗在线监测.完成电机能效提升总功率达
207 万千瓦. 5.低碳交通建设初显成效. 十二五 期间,交通领 域初步建成了包含财政补贴、监督检测、宣传教育等方面的 节能降碳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四通八达、覆盖全市的便捷交 通网络,各镇街基本实现产生融合、职住平衡.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着力整体路网优化升级,基本 构建完成 四纵两横四连 的高速公路骨架,加快市内公路 改造升级,不断优化港口航道,完善集疏运体系,并实现了 东莞高铁、城际铁路、地铁三大轨道网络零的突破.大力推 进运输装备清洁化, 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运输船舶. 截止 十 二五 末, 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 70%, 使用 CNG/ 汽油双燃料出租车车型达 100%.不断推动智能交通平台建 设,推动公路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积极探索交通管 理技术创新升级,提升交通管理效率. 6.绿色建筑工作稳步推进.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 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率 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市已竣工节能建筑面积约
4000 万 平方米,设计、施工阶段 100%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
新增 绿色建筑项目
71 项,建筑面积约
527 万平方米,累计已将
83 栋建筑纳入市建筑能耗监测云平台系统;
完成既有建筑节 能改造面积约
470 万平方米;
以太阳能光热系统、光伏发电
8 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初具规模,累计新增可再 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约
420 万平方米. 7.城市森林碳汇基础良好.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 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开展绿化东莞大行动,构建了生态 节约型国土绿化体系.截至
2015 年,东莞市森林覆盖面积 为9.22 万公顷,覆盖率达 37.4%,城市森林碳汇效果明显. 通过森林公园建设、中幼林抚育、水源涵养林营造等生态林 改造工程,城市森林碳汇水平大力提升,森林温室气体吸收 量从
2010 年的 27.12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上升到
2015 年的 37.63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见图 4) , 十二五 期间森林 碳汇总量为
161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构建城市森林碳汇体 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城市公园建设方面,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达20.83 平方米,远超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考核标准,营造了 绿色生态宜居的良好生活环境.
9 图4东莞市 2011-2015 年森林碳汇吸收量 8.废弃物处理转向低碳化. 十二五 期间,东莞垃 圾低碳化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填埋和垃圾焚烧比例逐 年上升,填埋场填埋气回收利用和垃圾焚烧发电量快速增 长.到 十二五 末,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
8600 吨/日, 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 74.8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为 100%,垃圾焚烧发电量为 83682.84 万千瓦时. 目前,东莞市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共有
5 座.全市
7 个 环保专业基地(麻涌、长安、沙田、虎门、大朗、常平和中 堂)建设初见成效.东莞市 智慧环保 和 智慧城管 建 设成果初显,已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全市
359 家 企业联网监控,其中有
311 家企业实施了第三方运营管理;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有序推进了数字城管系统市级平台 建设和四个街道及松山湖(生态园)的责任区数据普查. 9.积极推进低碳国际合作.2014 年8月,东莞市与英 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共同签署了中英低碳交流合作备忘录,建 立了中英低碳产业园.依托此平台,英国先进的低碳环保技 术和东莞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将紧密结合,为双方深化合作、 共赢发展开创新的局面,也为东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2015 年7月, 中英低碳环保产业示范区 正式揭牌,为东莞与国际 的低碳交流奠定了基础.
10
(二)面临形势 1.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关 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世纪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 化石能源消耗的迅猛增加,化石能源消耗以及工业过程产生 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加 速,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2015 年12 月,来自
195 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出席了联合 国气候大会,共同签订了《巴黎协定》 ,将全球气候治理的 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也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 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2.我国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目标.我国目前正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我国在 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推进绿色发 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 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 代能源体系 , 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 的战略 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要实现《巴 黎协定》目标,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我国治理环境污染、履行 减排承诺的意愿与决心.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中,明确 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到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 达峰;
到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11 下降 60%-6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
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45 亿立方米左右. 3.广东省高度重视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广东省作为 国家低碳试点省,提出 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机制, 分区域、 分行业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
工作机制, 倒逼经济向低碳转型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广东省研究制 定了全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方案、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 施方案,建立了相应的责任落实和考核机制. 广东省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了完 善的温室气体报告核查系统,将钢铁、石化、水泥、电力以 及陶瓷、纺织、有色、化工、造纸、民航等行业纳入碳排放 权交易试点.广东省确立了优先发展核电、天然气、风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低碳能源的战略,并加快发展城轨及地铁 等公共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开展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 等示范建设,创新开展了碳普惠制试点. 4.低碳发展是东莞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东莞市是我 国制造业重点城市,目前有工业企业近
8 万家.能源消耗中 煤炭占比偏大,分散用煤比例接近 48%,单位工业增加值碳 排放强度较高.然而东莞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地区,能源 自给率低,环境承载力较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 的双重制约.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 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 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 的12 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十三五 期间,东莞市应抓住绿色 低碳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问题与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 国内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作为 世界工 厂 的东莞,面临工业结构升级转型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双 重压力.东莞市能源资源禀赋较弱, 十三五 期间,东莞 市在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和交通的碳排 放、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等各方面都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较高.东莞市一次能源消费 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较高,导致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较 高.
2015 年东莞市单位一次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2.18 吨/吨标煤,比广州、惠州、中山等城市平均水平高约 20%. 主要是由于东莞市分散用煤(造纸、印染、陶瓷行业的自备 电厂用煤)比重较高,导致东莞市单位能耗碳排放值较高. 2.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东莞市清洁能源资源 禀赋较弱,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天然气的供应全部靠市外 调入.2015 年,天然气消费仅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 5.4%;
风力资源匮乏,不具备大型风力发电并网的资源条件2 ;
太阳 能年平均辐射 2200-3000 小时,属于太阳能资源三类地区, 2秦鹏,黄浩辉,植石群.《东莞风能资源的评估及开发利用》,广东气象,2011,06.
13 目前仅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 1.94 万千瓦, 光伏发 电技术推广有待加强;
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为
16 万千瓦, 仍有上升空间.东莞市非化石能源应用水平与《国家应对气 候变化规划》要求的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 重达 15%的目标相距较远. 3.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分布不均.东莞市各镇街碳排放 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如图
5 所示,2015 年统计数据表明, 虎门镇碳排放最高(878.4 万吨) ,其次为麻涌镇(487.4 万吨) 、中堂镇(458.5 万吨) 、洪梅镇(194.0 万吨) ,上述地 区碳排放占全市规上企业碳排放总量的 69.6%;
茶山、桥头、 樟木头、企石、东坑、谢岗、莞城、石排、石龙的碳排放处 于最低档, 均小于
20 万吨;
其余镇街碳排放位于中档 (20-80 万吨之间) . 图52015 年东莞各镇街规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值 按2015 年统计数据,东莞市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如图
6 所示,东莞市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组团.其中西北
14 组团(万江、石龙、石碣、高 、中堂、麻涌、望牛墩、道颉⒑槊贰⑸程(东莞港) ,碳排放约占全市碳排放总值的 48.9%;
西南组团(虎门、长安、厚街) ,碳排放约占全市碳 排放总值的 33.6%. 十三五 期间东莞市的减排重点区域为 西北组团与西南组团,应制定区域减碳行动计划,着力加强 西北与西南区域的二氧化碳减排工作;
对于东北组团和东南 组团区域,应在 十二五 的基础上保持和优化低碳发展. 图6东莞各镇街规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分布图 4.碳排放锁定效应转换压力大.造纸、纺织、食品、 化工制品制造等高耗能、碳排放强度较大的产业(见图 7) , 在一定时期内依然是东莞市支柱和特色产业,这些行业的结 构调整和退出需要一定时间,导致以上行业碳排放锁定效应
15 转换压力较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规模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交 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比重将上升,从而对东莞市的低碳发 展带来更大压力. 图72014 年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