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2022-10-28
14 文笔

2 0

1 5年1月2 8日 星期三 主编: 黄泽 美编: 程镳 组版: 杨凡

电话:8

8 0

9 6

5 0

8 E m a il:w z h z e @

1 2

6 .

c o m 周刊 识字偶得 潘爱娅 说起潘玉良, 一部 《潘玉良传》 和影视剧 《画魂》 , 让这位在民国时 就已出大名, 后来在国内又被冷寂 了很长时间的大画家, 变得家喻户 晓了.在潘玉良的故事里, 其中最 重要的人物莫过于潘赞化. 因为潘赞化是出自潘家楼, 作 为我们这些与他同一个村子, 同一 个宗族的后辈, 从小就听了不少关 于潘玉良和潘赞化这两位老前辈的 传说.有些故事是 《潘玉良传》 里所 没有的.我想在此, 把我从老辈人口 中听来的一些故事, 给潘玉良的传奇 人生里, 再作一点点小小补充吧! 潘家楼是潘赞化的祖籍, 也是 他的出生地.潘赞化的祖父潘黎阁 曾任清廷京津道台.在任上时, 全家在天津居住.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 举家迁回桐城.其时, 十岁 的潘赞化已父母双亡, 由伯母 (潘晋 化之母) 抚养.潘赞化虽在大城市干 着事业, 与老家人还是交往不断的, 老辈人对他家的事情也知之颇多. 到我们记事时, 潘赞化家的故 居还在, 现在可能已是片瓦无存了. 记得那年, 石楠老师的 《潘玉良 传》 在大家的手中传阅开后, 整个潘 家楼都沸腾了起来.尤其是像我父 亲那样的老知识分子, 他跟潘赞化 的儿子潘牟是同学, 是与潘赞化有 过交往的人.那时候, 这些老辈都 健在.他们之间奔走相告, 兴奋不 已, 就像是家人中了状元一样. 有位族叔潘步云, 少时在南京, 曾经在潘玉良的家中待过很长时间, 与潘赞化夫妇有过感情上的交 流.当他知道了 《潘玉良传》 的传 世, 更是激动得不同别人.因为在 农村, 也因为当时的传媒没有现在 这样发达, 想弄到一本载有 《潘玉良 传》 的杂志很不容易, 潘步云竟用笔 将整篇 《潘玉良传》 抄了下来. 然而, 《潘玉良传》 中也有些不 实的细节, 让潘家楼人的心中有点 不自在.不过, 大家也都能理解. 写书的人写出来的文章, 是缘于生 活要高于生活的 , 这是那些老辈们 在一起评论 《潘玉良传》 时互相勉慰 的话. 见过潘玉良的人都知道她并不 美.说是肤色较黑, 面长, 但身材非 常好.冬天喜欢穿墨绿色尼旗袍, 外罩米色大衣, 气质极佳. 在民国时期的知名女子中, 潘 玉良的身世算是很惨的.而她也算 是有福的人, 她有幸遇上了潘赞化 这个好男人.就像潘家楼老辈人挂 在嘴边的话: 没有潘赞化哪有潘玉 良呢? 潘玉良创造了传奇, 成为了 一代画魂, 这与潘赞化的栽培是分 不开的.就像那句名言 一个成功的 男人后面有个好女人 .潘玉良的成 功, 也正因为她后面有个好男人. 作为一个从潘家楼出来的人, 自小就听过不少关于潘赞化怎样培 养潘玉良的故事.现今这些故事被 反复搬上舞台和荧幕.看过不少描 写潘玉良夫妇的文章, 但没有人写 潘玉良的画作在潘家楼所发生的故 事.其实, 在抗战时期, 潘玉良大批 画作的命运, 与潘家楼曾是息息相 关的.这是非常真实的故事, 潘家 楼的老辈人都知道. 潘家楼, 地处大横山脚下的正 中处, 是个聚族而居的村子, 全村皆 为潘姓.因为出了潘黎阁这样的官 宦人家, 因此有了名气.村子背后 的大横山, 是横亘在安庆与桐城之 间的要塞.抗日时期, 国民党的部 队 (老辈人说是广西佬) , 在山顶上 修了战壕和好几个大碉堡, 以抵御 日寇的侵犯.大横山顶上成了抗日 军队御敌的制高点, 指挥部就设在 潘家楼. 也许就因为故乡的老屋里驻守 了军队, 潘家楼因此没有受到鬼子 的侵扰.在南京沦陷前夕, 为了潘 玉良的画作不被日寇摧毁, 几经周 折, 潘赞化把潘玉良的油画搬回了 潘家楼.据说费了很大的精力.先 是用汽车, 到了乡下道路不行, 用牛 车拖.偌大的一堆油画, 请了不少 人帮忙, 才算弄回了家乡. 那些油画就放在潘赞化故居的 阁楼上, 当时这些房屋已归潘步云 家居住.潘步云的母亲, 我们这些 忠 字辈的人喊她大奶奶, 想必与 潘赞化 世 字辈的人是一个辈分. 他应该喊她为嫂嫂吧!这些油画也 就由这位嫂嫂保管了.

1945 年, 抗战胜利.次年, 时局 已较平稳, 潘赞化回到故乡, 准备将 潘玉良的画作搬走.当他踏入老屋 门里的那一刻, 完全被惊呆了.潘玉 良的一幅油画, 被靠在门角落和扫把 放在一起.边框已不见, 成了装垃圾 的畚箕.灶门口同样靠着一些油画. 听老年人说, 潘赞化当场就非常生 气, 我玉良是把这些画当作自己生 命的, 你们就这样糟蹋它吗? 然而, 责怪已无法挽回被毁了的油画. 这也不能怪那位裹着小脚连大 字不识一个的大奶奶.她怎么会懂 得这是艺术品, 是有价值的呢!在 战争年代, 生活的艰辛让人们只能 为生存着想, 尤其是在穷乡僻壤的 乡村里.无柴无米难为炊啊!恰好, 潘玉良那一堆油画, 派上了用场, 拿一 点作为引火柴是再好不过了. 听说堆在大奶奶家阁楼上的油 画很多, 潘赞化挑挑拣拣选择一部 分带走了, 至于带到了哪里, 没有听 说过.留下来的一大部分, 自此竟 无人问津.就那样一直堆在大奶奶 的阁楼上.到了文革期间, 家中藏有 潘玉良的画, 肯定不是个好事.何况, 大奶奶家成分又不好.正好, 潘玉 良的油画成了名正言顺的烧火柴. 我曾亲眼见过大奶奶, 把油画 框劈成小条烧缸灶.这也是我唯一 一次见过潘玉良的真画, 还是残缺 的.这画, 就像乡亲们说的那样, 近 看就像是木板上落了许多麻雀屎, 不好看.只能远看, 才看得出个名 堂, 可惜我没有远看的机会. 当然, 家乡人见过潘玉良真迹 的老辈人还是很多的, 都说那画上 尽是些光屁股女人.我想, 这些光 屁股女人的画, 或许都是潘玉良早 期的习作吧!

1940 年, 潘赞化从重庆离职回 到桐城故里, 开始倾心致力于家乡 的教育事业.他在任桐城孟侠中学 校长其间, 为家乡办了两所小学. 黎阁小学 是用他祖父的名号命名 的, 就设立在潘家楼的后身, 大横山 的脚下.另一所 木崖小学 设在离 潘家楼八九里路, 有一湖 (高赛湖) 之隔的潘家祠堂, 并聘请我的父亲 任校长. 潘赞化赠了一幅油画给木崖小 学, 就挂在校长办公室的墙上.这 幅油画, 家乡的老辈人大都见过, 可 惜我没见着.我曾问过父亲, 那幅 画上画的是什么.父亲告诉我那是 一幅油画, 近看很模糊, 远看非常 美, 是一艘航船飘荡在大海上, 很有 寓意的. 潘赞化大概是为了勉励家乡学 子, 努力学习, 要有扬帆远航那样的 远大志向吧!可惜, 随着时光的流 逝, 时代的变迁, 最终, 这幅扬帆远 航的画也不知去踪了. 潘玉良留在潘家楼的画, 如果 不被毁了, 搁到现在, 那将是一件多 么好的事情啊!经常听到老年人说 着这些惋惜的话.然而, 这种如果, 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像时光不能倒 流一样.潘玉良注定了是那个时代 的人, 她的油画和她的人生, 也就注 定了要受那些劫难. 金辉 网络上流传一个笑话.一位外国人在北京乘坐公交, 被 北京的站名懵晕了: 北京西站南广场东, 站名囊括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 老外分辨不清到底哪儿是北;

去北四环就更 懵了: 安慧桥东, 安慧桥西, 安慧东桥东, 安慧东桥西, 安慧西 桥东, 安慧西桥西, 不知往哪个方向才是安慧桥;

公共汽车向 前门大街进发, 售票大姐报站: 前门到了, 请从后门下车. 这时, 老外不知道下哪的门, 急得团团转.他连连摇头, 感叹 中国人了不起, 天生聪明, 方向感特别强. 其实, 人的方向感与生俱来, 中外族群也没有差异.老 外感叹的应是汉字方位字的神奇魅力!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蕴涵着深厚的文化, 且美丽奇妙, 魅力无穷.比如方位字, 只要换一个字, 便是天渊之别, 相差 无穷.若是不谙汉语的外国人遇上, 当然是一头雾水, 不知 南北东西了. 太阳是人类最直观而稳固的参照物, 日出日落成了绝大 多数原始民族用来确定东西两向的标准.汉语中的四方也 是根据太阳来确定方位的.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方, 太阳落 下的地方为西方, 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是南方, 背阳的一面是 北方.从而有了东、 西、 南、 北的方位字. 然而, 《说文解字》 等文献告诉我们, 东、 西、 南、 北四字当 初的本义并非方位字, 而是各有其义, 是被晚出的方位字占 用后, 本义才退去, 淡化了当年风貌. 先从东字说起.许慎 《说文解字》 曰: 东, 动也.从木, 日在木中 .这里的 动 , 清人王筠 《说文解字句读》 引东汉 《白虎通》 :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意思为因东方 之萌动带来了万物的生机.至于 从木, 日在木中 ,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 木, _木也.日在木中曰东. 就是说太阳升 到树木当中的地方为东 (_木即 扶桑 ,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 大桑树) .可是这样解释是许君未曾见过甲骨文, 误解了 东 的本义.甲骨文于清末光绪二十五年 (1899) 秋, 才被一 个叫王懿荣的发现.甲骨文的东字 (图1) , 像一个纵横交叉地 捆绑着的布袋.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徐中舒说: 东, 古橐 字. 橐 (tuó, 音似沱) 就是个两头扎紧了的布袋.古人有 小而有底曰橐, 大而无底曰囊. 之说.当年永嘉山区民众外 出时常肩挑苎麻袋行走在山间小路, 那苎麻袋有点像 橐 . 我们姑且不论许君的过错, 当初的东字确无东方的意思.后 来因 橐 与 东 双声, 方借为东方的 东 , 成为方位字. 再说西字.甲骨文 西 的字形 (图2) , 仿佛一个用藤条 缠绕的鸟巢.当初的本义是 鸟巢 .那么 鸟巢 为何会演 变成 西 的方位字呢?在漫长岁月中, 先人望着落日余晖产 生的逆光透射, 鸟巢造型格外清晰, 而每日太阳定时从 鸟巢 方向沉下, 渐趋茫茫暮色, 于是将 鸟巢 的 西 字作了方位 词, 成了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位.故此 《说文解字》 曰: 日在 西方而鸟栖, 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为了区分 鸟巢 与 西方 的不同意义, 又再造了 栖 字, 专管与 鸟巢 有关的事物, 也 就是今天的简化 栖 字.我们的先人造字的本领实在是高. 南字, 当初也不是方位字.甲骨文字形 (图3) , 上面的部 件为绳结的意思, 下面的部件为钟鼓之形, 也就像绳子系着 钟鼓的样子.因而, 唐兰先生以 南 为 瓦制之乐器也 ;

郭 沫若 《甲骨文字研究》 : 由字之形象而言, 余以为殆钟D之类 之乐器 . 《诗 小雅 鼓钟》 : 以雅以南. 高亨的 《诗经今注》 : 南, 乐器名.因而, 其本义为打击乐器.春秋时期的钟D为 流行于闽越一带的乐器, 而闽越又位于中原的南方, 于是便 以南字方位字. 《说文解字》 却说: 艹木至南方, 有枝任也. 就是枝叶繁 茂的草木者为南方.王筠在 《说文解字句读》 中解释 枝任 为: 其叶蕃滋, 枝能任之也 .这是以太阳的照射来解释, 看 似与太阳有关, 但仍非当初的本义. 北字也是如此.甲骨文的北 (图4) , 像两个人朝相反方 向站立. 《说文解字》 曰: 北, 乖也, 从二人相背. 段玉裁 《说 文解字注》 : 乖者, 戾也. 即相违背的意思.也就是说两个 人 背靠背.三国时期韦昭注 《国语》 曰: 北者, 古之背 字. 可见 北 是 背 的本义, 当初还不是方位字.后来古人 在生活中明白向阳的方向暖和, 背向的方向便成了 北 , 也 就将北字引申为方位字.由于本义的消失, 篆文就加 月 (肉, 身体) 另造 背 代替.顺便说说, 后因隶变而将篆文的 人 写成 匕 , 更向今文字转化了. 总之, 方位字是晚出字, 却取代了当初的本义, 致使不少 人未明其初义.这与古人在造字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化有 直接关系. 杨新元 晚清官场腐败成风, 是稍有一 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的.而晚清 有两个重臣,也是知名度很高的人.那就是张之洞和李鸿章.张之 洞、 李鸿章与左宗棠、 曾国藩、 并称 晚清 四大名臣 .在现在数不清的 清朝宫廷戏里, 只要有慈禧太后或 者清朝皇帝出场, 那么, 这两个人或 左或右, 总有一个人会出现在他们 旁边.这两个人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是少负盛名, 聪颖过人, 而且都是 晚清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但是, 张之洞有一点是远远高于李鸿章的, 那就是他的个人操守.

1901 年的某日, 李鸿章的生命 即将走到尽头.他自知不起, 就给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了最后一道 奏折, 这实际上也是他的遗嘱.在 奏折里, 李鸿章除了希望最高统治 者要 举行新政, 力图自强 外, 也表 白自己的心迹, 说自己 为官四十 年, 未尝因病请假 .而时隔

8 年, 即1909 年, 晚清的另一个重臣张之 洞, 生命也油尽灯枯.在临终前, 他 给子孙们留下遗嘱: 人总有一死, 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 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 所幸心术则 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 勤奋做 事, 不谋私利, 到死房不增一间, 地 不加一亩, 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 勿忘国恩, 勿坠家风, 必明君子小人 之辨, 勿争财产, 勿入下流. 至今读 来, 还是铮铮有声. 张之洞 (1837 年9月2日-1909 年10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