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2022-10-28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 留芳千古 永垂不朽 ――喻培伦 在广州东北部,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大型墓碑,安息在那里的就是

80 年前黄花岗起义中殉难的七十二烈士.

他们为推翻黑暗腐朽的清王朝,拯救 危难之中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壮举,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是革命的先驱,他们为中国的民主革 命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篇章.大型墓碑七十二烈士的名字中,被列 为墓碑之首的是为争取祖国的光明前途而英勇献身的民主革命者、炸弹大王 喻培伦烈士. 喻培伦是四川内江人,1886 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 学,敏捷过人.6 岁入私塾,塾师常给他讲历史故事,历史上的屈原、岳飞、 文天祥、洪秀全等爱国人物,是他崇拜的偶像,喻培伦从小立志为当一个爱 国英雄而奋斗.

1900 年,喻培伦年满

15 岁时,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了.义和团 运动虽然在帝国主义及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夭折了,但义和团可歌可泣的英 雄事迹却在喻培伦的故乡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八国联军的大肆入侵,卖国 的《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受到如此耻辱,有热血、有爱国之心的炎黄子 孙都感到似刀绞一样疼痛.这一切不能不给少年时代的喻培伦以极大的震 动.他当时曾刻一枚印章,自署 世界恶少年 ,表示对这个世界的不满, 他厌恶封建的科举制度,喜欢机械、金石、雕刻和书画一类的技术.

20 世纪初的清王朝统治越发没落腐朽,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任人宰割,满 目疮痍.怎样才使中国富强,走上光明之路,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喻培伦在 苦苦地探求着.

1905 年,喻培伦兄弟俩怀着 实业救国 的愿望远渡重洋,留学日本. 当时发生这样一件事,使他永生难忘.船到汉口,兄弟俩上岸游览,不知不 觉闯入英祖界.一个印度巡捕气势汹汹的拦住他,不准前进,喻培伦气愤地 质问: 这是中国的土地,为什么不许中国人游玩? 蛮横的印度巡捕举手 就打,由于喻培伦生来瘦弱,被印度人推下江堤,差点滚入长江.他第一次 感到半殖民地人民的屈辱,悲痛万分.后来,回忆起此事,他说: 这比挖 我的祖坟还伤心. 喻培伦年底到达东京,先考入警察学校,第二年又考入经纬学校,

1997 年又改入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学习理科.他一次又一次的转学,恨不 得把日本的一切先进技术统统搬到中国去,来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挨 打的现状,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他废寝忘食地学习物理、化学、工业 分析、外语等课程,空余时间他就到大阪、神户、东京、横滨等地的日本工 厂进行考察,设计许多办厂方案,想借此振兴实业,抵御外侮.由于当时清 政府的黑暗腐朽,他的 实业救国 的愿望竟化为泡影.

1907 年,弟弟喻培棣告诉哥哥,自己加入了同盟会. 正在为 实业救国 未能达到愿望而心灰意懒的喻培伦,了解到同盟会的纲领,心中豁然开朗, 对救国前途充满希望,懂得了只有革命,推翻黑暗统治,才能扫清办实业的 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夙愿,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国.1908 年夏,喻培伦在东 京经吴玉章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决心走革命救国的道路.为了革命斗争需 要,他转行考入干叶医学校药科,潜心研究制造炸弹的方法.在一次试验中, 不慎引起爆炸,警察闻声赶来,他急中生智,从容向警察出示医校学生证明, 以作化学试验为托词遮掩过去.喻培伦的手脸被炸伤,医治后左手残废,然 而他没有丝毫退缩,继续进行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一种安全而又 威力强大的炸弹.从此同志们都称他是 炸弹大王 ,称他的炸弹制法为 喻 氏法 .

1908 年前后,同盟会组织的许多次武装起义都遭到失败,一部分血气方 刚的青年醉心于个人恐怖活动,主张谋刺清朝官吏,进行报复,以振革命党 人士气.喻培伦赞同并积极参加.

1909 年夏,革命党得到消息,两江总督端方调任北洋大臣,估计会从汉 口经过,准备在端方北上途中把他杀掉.喻培伦在革命党人的协助下,选定 汉口北面刘家庙车站,埋好烈性炸弹,但是狡猾的端方却偷偷从上海乘轮船 走海路北上,谋杀端方,未能如愿. 同年秋,同盟会又决定暗杀摄政王载沣.他们在载沣必经的路上埋上一 颗大炸弹,不料被发现,清吏请美日专家鉴定,美国人见这枚炸弹爆炸威力 之大,设计之高明,均达世界先进水平,断定不是中国人制造.日本人根据 炸弹外壳有明显的车削痕迹,肯定又是附近加工的.于是清吏按这一线索进 行搜捕,黄复生被捕,喻培伦预先去了日本,才幸免此祸. 谋杀摄政王的失败,并没有使喻培伦气馁.他从日本赴香港,在同盟会 的领导下,在九龙城设立了暗杀机关,一面设法营救黄复生等革命党人出狱, 一方面继续进行暗杀活动.

1911 年春,同盟会要在广东发动一次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黄兴召喻培 伦前往,专门负责供应炸弹.在广州甘家巷一处秘密机关,喻培伦不顾身残 体弱, 和同志们一道, 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内, 共赶制出

1000 多颗炸弹. 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统筹部决定在

4 月23 日发动起义,但由于种种 原因,起义一再改期,后又定于

4 月27 日.起义前一天,由于清军戒备加强, 形势非常紧张,指挥起义的领导人黄兴想推迟日期,喻培伦坚决主张按期起 义,他说: 举义诚知必死.然死国,义也.吾人不肯死,谁肯死者?国事 将不可挽矣! 在喻培伦的劝说下,黄兴同意了

4 月27 日起义. 起义前,大家考虑到他是革命队伍中不可多得的科学工作者,再加左手 已废,行动不便,让他留下来.他回答: 学固不能磨灭,非我死可以亡之. 如果临阵退怯,人格何在?

1911 年4月27 日下午,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队伍冲向两广总督衙 署,铁骨铮铮的喻培伦臂缠白巾,胸前挂着一筐炸弹,奔在最前边投掷,成 为开路先锋.他首先炸开了总督衙门的后墙,爆炸有浓烟还没有散去,他已 抢先冲进去.后来他又率领队伍准备攻打观音山的督练公所,走到莲塘街与 清兵相遇.喻培伦一马当先登上房顶,居高临下,向清军投掷炸弹,炸得清 军人仰马翻,鬼哭狼嚎,纷纷后退.喻培伦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众先 驱,殊死拼搏,从傍晚到深夜,表现出了无比顽强的英雄气概.这时清军大 批援兵赶来,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力竭,喻培伦身受重伤而被清军所俘. 受审时,清军还不知道这位身残志坚的英雄是谁.喻培伦为避免连累同 志,隐匿真实姓名,自称王光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他却大讲制造炸弹 的情况和革命道理.在敌人面前,他坚贞不屈,誓死如归,慷慨激昂地说: 学说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 表现出了一个革命党人的高尚气节. 壮烈就义时,年仅

25 岁.

1912 年2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追赠喻培伦为 大将 军 ,并指令在他的家乡内江修建 喻大将军祠 ,供后人悼念瞻仰.当年 曾和喻培伦一起战斗的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一书中高度赞扬喻培伦 不愧是留芳千古,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蔡锷 在中国近代史册里,记载着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爱国主义者、护国将领 的名字,这位护国英雄就是在人们心中享有崇高威望的蔡锷.他在领导云南 的反清武装起义和发起、领导反袁护国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及杰出的 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少年神童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波,1882 年生于湖南邵阳的亲睦 乡.父亲蔡政、母亲及兄妹,皆以农为业,家境简陋清贫.为了维持生活, 父亲兼以裁缝为业,经常到邵阳之西的武冈、洞口一带为人缝纫,后全家迁 居武冈县西之三门王家板桥.蔡锷自幼聪颖,富于幻想.他6岁进私塾,10 岁读完了 四书 五经 ,能写出比较流畅的文章,因而有 神童 之称. 在湘西,还流传着蔡锷童年时期勤奋好学的佳话.他白天帮助家人到田野耕 作,晚上独自点上油灯,常常读书到深夜.他怕家里人担心他的健康,便瞒 着父亲,在灯碟里盛满油,深夜诵读,油尽始睡.蔡锷家贫,购书困难,他 听到哪家亲友有藏书,虽在数十里之外,也要翻山越岭去借.他读书喜欢亲 手抄录,笔记精华,成诵在心,因而理解较深,能融会贯通.然而,家境的 贫困,使蔡锷在

12 岁时不得不终止读书.同乡名士樊锥爱其才,免费将蔡锷 收为弟子.樊锥是清末湖南的著名维新志士,对蔡锷童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因而蔡锷的学业进步很快.13 岁时应院试,因为生得瘦小,由父亲扛在肩上 挤进考场.督学江标很赏识他的文章,补为县学生(秀才).蔡锷

14 岁时又 应岁试,名列一等.15 岁跟随樊锥参加乡试,考入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新式 学堂――长沙时务学堂.时务学堂是在维新运动中应运而生的,变法活动的 急先锋谭嗣同任学堂学监,崭露头角的梁启超任总教习.在时务学堂,蔡锷 受变法思想的影响很深,也为梁启超大力鼓吹维新理论所感动.蔡锷 在堂 每月月考,皆居前列.英气蓬勃,同学皆敬慕之 .在这里,他与梁启超结 下师生、同志之谊.

1898 年9月,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因遭到以慈禧为代表 的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失败,谭嗣同等

6 人殉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 湖南时务学堂被强令解散.变法的失败,梁启超、谭嗣同两位教师的一逃一 死,给少年蔡锷的刺激很大.这时,湖南巡抚陈宝箴考送出国留学生,应试 者5000 余人,蔡锷以第二名入选,也因变法失败而不能成行.后他去武昌两 湖书院求学,又因其是时务学堂旧生而被拒绝.1899 年夏,蔡锷考入南洋公 学,其时正值暑假,他在上海举目无亲,幸遇在南洋公学任教的原长沙时务 学堂教习李逸群,特许蔡锷先住宿学校.7 月,蔡锷在上海等待入南洋公学 时,梁启超自日本来函相招,又得到唐才常的资助,遂东渡日本求学. 投笔从戎 蔡锷到日本后不久,进入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治、哲学,并 实习普通学科.在这里学习期间,他以孟博、奋翮生的笔名,投稿于梁启超 办的《清议报》;

稍后,考入横滨东亚商业学校,与刘百刚、吴禄贞创办 励 志会 ;

后又加入唐才常的 自立会 .

1900 年秋,唐才常领导自立军准备在汉口发动武装起义,蔡锷与

11 名 同学随唐才常回国参加.后事机泄漏,唐才常等师友多数被杀.唐才常以为 蔡锷年幼,不能担负重任,起义前半个月,派他联络革命同志黄泽生.黄泽 生以为此次起义不易成功,料事必败,有志青年同时牺牲为可惜,便把蔡锷 留在自己家中,不让赴难,蔡锷才得幸免.经此次事变,蔡锷改 艮寅 为 锷 ,表示自己投笔从戎的决心. 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失败后,蔡锷重返日本横滨,与戢翼邸⑼趿脸搿⑸ 虬斋、杨圃堂等创办《国民报》,宣传民族主义.同年,以私费入陆军成城 学校,学费以译著自给.这时,梁启超在横滨出版《新民从报》,蔡锷以奋 翮生、锥击生的笔名积极写稿,其中《军国民篇》就是刊登于《新民从报》 上的重要著作. 《军国民篇》是蔡锷这一时期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