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22-11-01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 2016-2020 年发展规划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9月2日III 目录序言

1

一、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2

(一)概况

2

1、政府引导发挥积极作用

2、技术体系规范逐步建立

3、预制构件产能有所提高

4、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

5、示范项目质量显著提升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1.

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2.技术和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建设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4.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5.人才瓶颈亟待进一步突破

二、上海装配式建筑 十三五 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

(一)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7

1、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2、装配式建筑是上海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3、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建筑工业化突破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9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10

1、建设目标

2、示范目标

3、产能目标

三、 十三五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任务

11

(一)统筹规划,全面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步伐

11

1、加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度建设 IV

2、强化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力度

3、完善并落实装配式建筑的激励政策

(二)科技为先,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

12

1、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研发力度

2、加快装配式建筑制造装备和安装工艺的技术突破

3、构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

(三)创新机制,推动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

14

1、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

2、提高室内装修工业化水平

3、推动预制构配件市场化发展

(四)市场主导, 发挥装配式建筑参与各方的主体作用

15

1、提升参与企业的能力

2、培育建筑工业化产业联盟

3、合理引导预制构件的生产产能

(五)产业融合,加强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交互应用

16

1、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应用

2、实现建筑构件生产管理信息化

3、推进装配式建筑要素信息集成化

(六)聚焦重点, 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水平

18

1、加强预制部品部品构件质量管理

2、强化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

3、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评价体系

四、 十三五 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组织协调

19

(二)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19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20

(四)加强示范宣传

20 ―

1 ― 序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上海城乡建设 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4 年上海建筑业总产值 达到约

5500 亿元,但长期困扰建筑业的建设方式较粗放、生产 效率较低、建设周期较长、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及对环境影响较大 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上海的建筑业亟需向质量效益、绿 色环保转变,以适应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和上海产业变革、创新 转型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通过 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 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可以彻底转变建筑业 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 展,建筑工业化是上海建筑业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因此,以建 设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 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步 伐,研究制定上海装配式建筑 十三五 发展规划,对促进上海 经济结构调整,助力新型城镇化、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 学发展先行者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上海装配 式建筑 十三五 规划》 ,明确提出 十三五 发展目标、实施 路径和举措,为未来五年上海发展建筑工业化指明了方向. ―

2 ―

一、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进入

21 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 速发展,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的形势日益严峻.随着建筑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原本建立在 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传统建筑行业, 正在遭遇劳动力 成本不断上升、技术工人后继乏人的瓶颈,装配式建筑――以生 态文明、绿色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快步进入发 展 机遇期 .

(一)概况 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上海从住宅产业化入手,探索 推进本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

1996 年到

2000 年的试点探索期.期间制定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 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二是

2001 年到

2013 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与市场激励相结 合等手段,稳步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三是

2014 年到

2015 年的 面上推广期.将装配式建筑的覆盖范围扩大普及到公共建筑领 域,并通过政策法规先行,着力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培育形成 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积极开展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并形成 了以下发展特征:

1、政府引导发挥积极作用.上海市政府明确市建设主管部 门和住房保障部门共同推进装配式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工作.

2011 ―

3 ― 年,上海市政府建立了 上海市新建住宅节能省地和住宅产业化 发展 联席会议制度,2014 年,又成立了 上海市绿色建筑发 展 联系会议制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为召集人,相关部门作 为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制定和协调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政策 落实及项目建设. 自2008 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关于 本市新建住宅节能省地发展的指导意见》 (沪府〔2008〕6 号) 、 《关于加快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若干意见》 (沪府办发〔2011〕

33 号) 、 《关于 十二五 期间本市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 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指导意见》 (沪府办发〔2011〕45 号) 、 《关于 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意见》 (沪府办发〔2013〕

52 号) 、 《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 (沪 府办发〔2014〕32 号) ,这些文件在土地出让合同、技术标准、 行政许可、市场激励等方面形成了面上推进与监管的机制,本市 装配式建筑率先在住宅领域取得突破,并逐步向公共建筑推进.

2、技术体系规范逐步建立.为了规范提升装配式建筑技术, 本市加大了框架、 剪力墙等多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研 究力度,初步完成从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安装等通用标准的建 设,材料部品化的研究也形成了相关图集、工法和验收标准.到 目前为止,已颁布相关规范、图集

7 部,在编或处于送审稿阶段 技术标准

5 项, 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等功能性应用技术和部品构件 ―

4 ― 标准化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3、预制构件产能有所提高.近两年,政府对本市装配式建 筑的发展导向和激励政策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本地预制构件生产 能力的增长,产能从

2014 年底满足

180 万O的装配式建筑构 件需求, 提升至

2015 年底近

500 万O.行业单位投资建设大型 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的积极性高涨,尚有

500 万O产能正 在筹建或在建过程中.

4、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上海地区已经初步形成由房地产 相关企业、设计施工单位、构件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组成的装配 式建筑上下游产业链,成立了上海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相关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代表性企业如上海现代建 筑设计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上海城建(集团)公司于

2011 年成为上海首家以预制装配式住宅为核心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 地.

5、示范项目质量显著提升.从2012 年开始,本市以 装配 式住宅示范项目 为切入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2 年2014 年共确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住宅示范项目

17 个,示范项目建筑 面积达到约 87.77 万平方米, 其中

11 个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 25% 及以上.截至

2014 年底,上海已推进装配式住宅突破

200 万平 方米.典型示范项目中,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投建的浦江瑞和 新城,其中试点住宅预制装配率达到 50%-70%,在国内达到领先 ―

5 ― 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 期间,本市以住宅产业化为先导,以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为推动方式, 装配式建筑得到较快发展, 但认识不统

一、 资源分散、 人才匮乏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 工业化的深入推进. 十三五 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五个问题:

1、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建筑工业化改变了现浇建筑的建造方式,设计、施工等建设 过程的各个环节将随之发生重大变革,但几十年的惯性,导致开 发、设计、施工、管理等建设参与各方对推动建筑工业化、推动 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认识不足:开发商忧虑工程项目的成 本、 进度, 建设参与的各方企业忧虑装配式建筑的项目是否落地、 市场是否能形成.认识不足、动力不够,致使许多适合以装配式 方式建造的项目没有被落实;

以土地出让为抓手的推进机制在部 分地区被弱化.

2、技术和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目前, 上海地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以混凝土结构体系为 主,对其他类型的预制结构、以及不同功能的预制结构体系研究 还不完整,结构分析的理论方法也比较单一,适用性不足,在国 外已成熟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隔震、减震技术在国内尚为空 白.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技术研究方面,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

6 ― 连接、防水保温连接、现场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