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 2013-04-08 |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与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假设不同,分析框架不同1.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fter WWⅡ2. Trade Theories based on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Economy of Scale 3.Product Cycle and Changes in Trade Pattern4.Trade Model based on Different Demands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后贸易新特点: 两同 :同类产品的贸易量增大;
同经济水平国家之间贸易增大. 一快 :产业领先地位转移速度加快.
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与传统贸易理论发生分歧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即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是贸易的根源,贸易发生在不同的产品之间. 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行业内(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在贸易中所占比重,表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 X、M分别代表相同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与进口值.当X=M时, IIT为1,最高当X=0或M=0时,IIT为0,最低IIT不会为负数.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三个特点:
1、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大多数国家IIT上升
2、发达国家IIT较高;
3、发展中国家IIT较低,但有的国家上升幅度大
二、同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贸易增大二战后,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也与传统贸易理论不符). 南-北贸易 让位于 北-北贸易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比重越来越大.
三、产业领先地位的转移速度加快 钢铁工业、半导体工业
四、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产品同类不同质.即产品特性有差异;
南北半球季节有差异;
国土面积辽阔,运输节约费用和时间;
重要原因:国际分工深入到制造业内部,出现水平分工的结果;
(分工三阶段)制造业内部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投入的要素比例不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广泛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发展交通运输和通讯的突飞猛进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国际分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其特征是工农业之间的分工;
第二次: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其特征是工业内部的垂直分工;
第三次:二战以后,其特征是制造业内部的水平分工. 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1、初级产品阶段-即原材料生产阶段;
2、中间产品阶段-零部件和元件生产阶段
3、最终产品阶段-装配阶段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 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之所以贸易和专业化生产的两个原因:
1、技术、资源存在差别(生产擅长产品)
2、规模经济或边际收益递增(有限产品具有专业化生产优势)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模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超额利润为0)现实是:边际收益递增--出现垄断、寡头垄断 随着规模经济概念进入贸易领域→不完全竞争
一、不完全竞争理论
1、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完全市场假定包含三含义:竞争的完全性、信息的完全性、成本和收益的完全内生性完全竞争市场:众多买者卖者,商品同质,厂商是P接受者 (如种植小麦的农场主)但如只有少数厂家生产一种产品?如波音、空客--多生产→供给增加→可能P↓或要想多卖飞机,只要↓P,就能促销.不完全竞争是贸易起因之一 保罗.克鲁格曼,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953年,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