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 2015-01-30 |
6 1980-1995年引进成套浸出设备12套,低温豆粕脱溶设备4套,连续碱炼设备5套,全精炼设备50套,人造奶油和起酥油15套,代可可脂5套.引进设备后又开展技术革新和国产化工作,全社会浸出油厂1383家,年加工能力2000万t.7 改革开放之后,中粮集团和新加坡、美国外商合资在江苏、上海、广东、广西、河南等省市建立大型大豆浸出厂,最大日加工能力达到16000t/d,主要加工进口转基因大豆.目前,压榨能力达到8000万t /年.(实际年加工大豆能力达3500万t)8
1982、1983和1994年吉林前郭和龙江佳木斯、郑州油化分别引进日本不
二、美国三艾和德国维斯伐利亚的大豆低温脱溶和分离蛋白设备和技术,之后,湖北云梦等地先后建立大豆分离蛋白厂,秦皇岛ADM公司建立醇法20000万t / 年大豆浓缩蛋白厂.美国杜邦收购云梦和郑州油化蛋白成套设备,与控股与双汇合资建立20000万t /年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大豆蛋白生产能力达40万t/年,合资和外资占7万t/年.9 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国内先后成立油料、植物蛋白加工设备和承建工程工厂和公司.10 2007年中国大豆协会成立. 中国大豆生产、进口和加工比较 1998-2002中国大豆及制品进出口万 t 11.7709 154.2635 38.1543 67.4177 37.9004 2826.988
2006 6.3034 169.4326 55.2951 20.2561 39.6454 2659.024
2005 1.9442 251.6507 65.6458 5.5450 33.4430 2022.991
2004 0.8943 188.0000 77.0000 0.0249 26.7000 2074.190
2003 4.7298 87.0000 0.0690 28.0000 1131.570
2002 7.0000 5.3666 25.0000 1393.700
2001 31.0000 5.0531 21.0000 1041.877
2000 5.3394 80.3691 1.3489 57.1820 20.6022 431.8633
1999 18.5891 82.9188 1.8493 373.3302 17.2245 319.6723
1998 豆油出 豆油进 豆粕出 豆粕进 大豆出 大豆进 年度 2004年大豆风波和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半壁河山 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国内(民营)压榨企业在参考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大豆从600美分/蒲式耳暴涨到2004年3月份的近20年来历史高价―1 064美分/蒲式耳.大量定购国外大豆,经历"高额"利润的惊喜.2004年4月CBOT大豆价格又开始一路狂泻,到2004年9月美国大豆创新高8500万t/年,和南美洲大豆增收库存增加,大豆价格下跌到550美分/蒲式耳左右,跌幅达到48%,国内进口大豆价格跌幅达1 000元/t以上.国内压榨特别是民营企业损失惨重,有的损失数千万到数亿元人民币被迫倒闭破产. 目前,邦基、嘉吉和ADM通过投资等形式掌握了中国近1/3的大豆加工能力.加上正大等公司,外资控制的加工能力达40%以上. 至2006年4月底,仍在开工的97家大豆压榨企业集团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有64家.中国完全国内独资,并且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加工企业,只有九三油脂一家. 三 对国内大豆生产和加工的思考
1 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使食用油加工能力过剩状况进一步恶化.压榨能力8910万吨.实际大豆压榨需求仅有3000多万吨.2006年,中国的大豆进口达到创纪录的2800万吨,最终导致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对行业整体效益产生很不利的影响.2 截止到2005年年底,我国浸出工艺压榨大豆的企业596家中,常年停产企业占到总数的60%.大部分中小型油厂将被彻底淘汰出局.
3 2005年中国的28家企业生产食用油821万吨,占食用油总产量的59%;
前10家企业的合计产量为585万吨,占食用油总产量的42%.我国的食用油市场,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4 中国13亿人口的食用油脂依靠从外国进口或外资油脂生产企业生产,对中国独立、民主的社会埋下不稳定的巨大风险.5 为了稳定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政府要从政策、资金、措施上支持大豆科研、生产和加工事业.6 希望中国大豆协会真正做到代表中国大豆产业利益对抗海外投资公司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垄断、操纵或影响 行驶职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