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 2019-07-02 |
后来逐步发展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中共八大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性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 有人认为,中国在建国初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完全照搬了苏联的模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苏联相比,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过程的特点. 1.中国: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推进;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2.中国: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协调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1.苏联:采用强制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 2.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结论二: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立足国情,有所创新. 探究: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材料1: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 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材料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表 28% 39.0% 33.0% 1972-1977年27.9% 18.5% 53.6% 1951-1957年 第三产业 制造业 农业 年代 积极影响:1.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 ,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2.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探究: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材料3: 一五 期间,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国家财政除 1956年有赤字外,其余每年都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国家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很大, 1950年主要靠工商业和农业税收,占75%.1957年各项税收的比重下降为 49.9%,国营企事业收入则上升为46.5%,其中工业企业收入上升为19.1%材料4: 一五 期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 1/3,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由148元提高到 205元,提高 38.5%,农民由62元提高到 79元,提高27.4%.同期,我国投资新建了9454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到1976年末,机电工业企业职工年人均收入为756元,与1949年相比,人均增加251元. 3.增加了财政收入,抑制了通货膨胀. 4.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5:1958年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 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铁)、群(群众运动) .1958年12月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 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弊端:1.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 一大二公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6: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7:20世纪80年代,沈阳有一家生产铜的冶炼厂,其马路对面是需要铜的电缆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冶炼厂归冶金部管,电缆厂归机械部由于机械部对所管企业统一采购的是几千里以外的南方某冶炼厂生产的同,沈阳电缆厂没有采购自主权,这样一年运费就要700多万元,造成红铜大旅行的奇怪现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 3.企业缺乏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结论三:初期,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