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8-08-30 |
(七)25-36个月 1.养成婴幼儿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的睡眠习惯. 2.鼓励婴幼儿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3.提供婴幼儿模仿成人做事的机会,帮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4.让婴幼儿有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和走小斜坡的机会,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让婴幼儿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提供感知常见动植物和简单数字的机会,帮助婴幼儿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内外)等明显的差异.引导其开始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7.鼓励婴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提供图画书,培养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 9.帮助婴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引导其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 10.引导婴幼儿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组织与实施 婴幼儿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在托幼机构和家庭中进行.
(一)托幼机构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家庭式环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创设温馨宁静的睡眠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充分考虑给婴幼儿留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创设爬行自如的、适合进行独自活动、与同伴平行活动及小群体活动的空间.空间要有相对开放的区隔,隔栏要低矮.物品放置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对的稳定性. 3.提供数量充足的、安全的、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玩具材料应逐步提供,并以开放的形式呈现,给婴幼儿以舒适随意之感,便于自由选用. 4.关注每个婴幼儿对玩具材料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其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 5.观察了解不同月龄婴幼儿的需要,把握其情绪变化,尊重和满足其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予悉心关爱. 6.观察婴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捕捉和记录其行为的瞬间,用个案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因人而异地为其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及成长档案. 7.尊重、顺应婴幼儿自然的生理节律,加强生活护理,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和指导盥洗.随着月龄的增长,支持、鼓励其自己动手. 8.以蹲、跪、坐为主的平视方式,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个别交流.成人的语速要慢,语句要简短、重复,略带夸张.关注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在自愿、自发的前提下,引导其多看、多听、多说、多动,主动与其交谈. 9.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长,适当创设语言交流、音乐感受及肢体律动等集体游戏的氛围,引发其模仿学习.用轻柔适宜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儿歌、简短明了的指导语组织日常活动,让婴幼儿体验群体生活的愉悦. 10.日常生活中各环节的安排要相对固定,内容与内容间要尽可能整合,同一内容应多次重复,但一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以个别、小组活动形式为主,尽可能多地把活动安排在户外(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进行. 11.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 12.为不同月龄婴儿的父母提供早期教养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生活养育、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