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08-01
民间收藏的通宝古钱币.

会泽"通 宝"古钱币探源赵天祥文/图责任编辑:蔡利兵2

0 1 4年 8月 8日地理・人文4版历史渊源会泽,历史悠久,在秦汉时为古夜郎地,汉 武帝建元六年(公 元前135 年 )设 堂琅县,辖今会泽、东 川 、巧 家 ,是 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唐 武德四年(621)改为唐兴县,唐 咸通年间为南诏国东川郡,明 洪武四年(1381)置东川府,雍 正五年(1727)设会泽县,翌 年形成东川府与会泽县府同城的格局.民 国2年(1913)4 月 ,裁 东川府设东川县,民 国8年(1919)恢复原名会泽县.新 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 年撤会泽县并入东川市,1964 年恢复会泽县制隶曲靖至今,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 年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013 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代铜都会泽是古代铜商文化的辉煌之地.历 史上的东川府(会 泽),包括今天的会泽、巧 家和东川一带,冶 炼铜的历史已有3000 多年.在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 泽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早 在东晋《华 阳国志》中就有记载:"堂 琅县,因 山而名,盛产银、铅、铜……".如 "堂琅铜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墓中的主要青铜器原料,都出自会泽,闻名遐迩.明 末,在徐霞客游记中,有 云南出现一条东川驮铜马帮道路的记载,表 明东川府产铜较以前有所发展,然 而尚未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难 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到 了清王朝建立初期,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在开采、冶炼、铸造、京运等方面可谓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 万斤,会 泽县城因而被冠以"万 里京运第一城".开炉铸币据《新 篆云南通志》记 载,明朝年间,"洪 武"、 "永乐"、"宣 德"、"弘 治"、"嘉 靖 "等 明时所铸之新旧钱币,同 时在市面上流通.钱 币因其比值不同、重量不一,且纳税只收嘉靖钱币,以致民间私铸钱币与官币抗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铜 价飙升.而 此时京局铸币又"得 不偿失",使国家财政一时处于困难境地.为 此 ,嘉 靖三十四年(公 元1555 年 )皇 帝下诏:云南地僻事简,即 山鼓铸币为便,拟 定年铸额为三千三百一万两千文.为纪念"即 山鼓铸",东 川知府遵照皇帝诏令,启炉铸币.现存于会泽开炉首铸纪念币"嘉 靖通宝",直 径为58 厘米,重41.5 公斤,厚3.7 厘米,钱面铸"嘉 靖通宝"四 字 ,每 字见方17*18 厘米,为方孔圆钱.文 对读,魏碑书体,古朴凝重.穿 径10.24 厘米,有 内外廓,外 廓宽3.5 厘米,厚 3.7 厘米,内 廓宽窄不等,在2.4-3.4 厘米之间.据专家鉴定,此币含铜90.81%, 铅0.58%,锌0.532%, 铁3%, 银5.07%.不论从直径和质量上,都 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成 为世界吉尼斯之最,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铜业鼎盛清朝,由 于清政府采取了以铜代银铸币的政策,增 加了铜的大量需求,清 政府遂把铜的开采转移到了云南,允 许东川府余铜供两湖、江苏采买.雍 正四年(公 元1726 年), 三省派官员赴东川府采办余铜,吸 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商贾涌入会泽,东 川府的铜矿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当 时的铜厂达三十三个,其 中产量最高的有汤丹厂、雨 碌厂、大 风岭厂等,这些大厂还辖若干小厂.从 产量上看,据《新 纂云南通志》载 : 雍正末,东 川府年产铜已达四万斤,乾隆三年(公 元1738 年)达六七百万斤,乾 嘉时期一度达到一千余万斤,占 当时全省铜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占 全国铜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四,铜 产业为清朝财政撑起了大半壁江山.铸钱兴起雍正十二年,由 于铜矿冶业的兴旺,东 川知府崔乃镛上书奏请清政府下旨准许开设钱局鼓铸.同 年九月,在会泽县城设立宝云局,设 炉28 座 ,雇 佣炉头、匠 役588 人 ,年 铸钱12.56 万余串,钱币正面铸有楷书阳文"雍 正通宝"四 字 ,背 面铸有满文"宝 云 "二 字 ,改 变了运原材料到陕西铸币的状况.乾隆六年,张 允随修金沙江运铜水道,为 发放修航路的工食钱,开炉铸造"乾 隆通宝",在县城东北南侧新建"宝 云新局",建铸钱炉20 座,年产铜钱8.97 万余串.到 乾隆十七年(1752 年),各矿厂铜产极旺,除 供应京城"宝 源"、"宝 泉 "两 个铸币的铜外,还有一定数额的余铜,于是,新旧两个钱局合并,改称"宝 云钱局",添 设铸炉50 座,雇佣炉头、匠 役1500 人 ,年 产铜钱达22.40 万余串,铸 造钱币前后历时200 多年,一 直延续到民国初年.2013 年12 月,在会泽新设的三个街道办事处中,宝云街道就启用此名.通宝,是 中国旧时代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唐代,以后历代都曾沿用,并 常在"通 宝 "前 面冠以朝代或年号,铸 于币面.会 泽在明、清 期间,制 钱铸有"通 宝 "二 字的除"嘉 靖通宝"外 ,还有"雍 正通宝"、 "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 "道光通宝"、 "咸丰通宝"、 "同治通宝"、 "光绪通宝"、 "宣统通宝",俗称"八 通宝",会泽也由此得名"钱 王之乡"美 誉 ,大 钱、小钱,到处是"钱 " . 火把果又叫豆军粮,也 叫救军粮,成 蓬状,民 间亦唤青刺,花 开白色,粉 嫩嫩,白糯糯.翻上大山,来到鬼筒箐.地 势平整,眼前突现荒洼地,周围生长许多小石山.火 把果成片蔓延,铺成火红云霞,好似一张壮锦,想不到在田坝土木卡竟然有这么一个地方,实乃好去处,难怪还未起身,王光云大哥就向我们极力夸赞这里的火把果与众不同,不同之处就是成片成片的火红了去.一边欣赏着火把果,一 起忙着拍照,脑袋里一直思索该地来由―――为啥叫鬼筒箐.问同行的王大哥,他 说与彝族祖先有关,但怎样一个有关,并没说清楚.同 行的土木村主任王德稳说:"可 能与彝族的祭祀有关." 至此,我知道再问下去,也不能得到满意答复.于 是将此疑问在心中悄悄埋下,转回的时候细究资料.经 查阅:民族学家阿纳阿肋在《彝 族根源暨贵州彝族历史探寻》中 道:"《大定府志》等 汉文史志,把 这种宗法社会形态,描 述为'西 南夷俗尚鬼,以 竹为葆,谓 之鬼筒."尚鬼,就 是彝族的祖先崇拜.民 间说法,人 死后变为鬼,先 人去世后,崇 拜鬼就演变成了崇拜祖先;

"葆 "为尊重,保 护的意思;

鬼 筒即彝族所称祖宗灵筒.由 此可见鬼筒相当于汉族神主一类,寄 予了民族信仰,是 一种祖宗崇拜.走 在该地,现 如今的鬼筒箐每逢六月二十四日,彝 族后裔在此举行火把节,唱 歌跳舞,缅怀先人.眼 前仿佛出现一堆堆篝火,男 男女女手拉着手,围 成圆圈,一 边唱,一 边跳,直 到把山上的豆军粮跳成一片火红,跳成彝族男女心中的情愫.我轻轻地走进火把果树林,通红的火把果成片成片铺开,红透大地红透天空,就像彝族姑娘铺开节日的裙装,妩 媚 、娇 艳、野性、朴实着绽放歌喉.来 的文友把相机快门不停按动,拍下眼里的激烈和张扬,拍下躁动的情感和默默流动的情愫,神 驰山野,性灵升空.此 刻,我心底埋藏的松鼠悄悄翻上喉咙,令我想高声歌唱,口占诗文,然而终究没成文玉,只在嘴里轻轻"哦 , 哦"数声.阔天白云翻涌,草坪上堆聚的火把果,少女样对着蓝天歌唱,辽远、响亮、纯情、粗犷.一 起聚拢来,要把土司神话记下,要把当代对历史的追寻录音.我 们此次不就是来探寻土司历史吗?正 想翻开彝族的书页,火把果就降下了神一样的诗篇,离转山营不远了,那是彝族姬土司家的古城,鬼筒箐让我的眼睛亲昵赞美,还原生态,休养生息,情感暂时收入火把果火红的裙,去染红原野,编织成绿草上盛美的花环,载着彝族少女的灵魂飞翔.鬼筒箐火把果王人天文 / 图会泽县城里的"嘉 靖通宝"钱王雕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